编者按:2002年,来自香港的何保罗因为机缘巧合来到上海工作,一住就是20年。2018年,他所任职的英国英士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从静安区迁到虹口区北外滩白玉兰广场,成为入驻这片地区的第一家外资律所。几年时间里,他感叹这里的变化,也与我们分享了自己与所在企业选择这里的理由。

上海外滩五一客流(奔涌入海北外滩)(1)

01:54

70后香港人何保罗:我在白玉兰广场38楼望着眼前的黄浦江(01:54)

在白玉兰广场这座甲级写字楼的38层,办公室的落地窗把黄浦江、陆家嘴、南外滩的美景框成了一幅壮丽优美的城市摄影作品。“其实不管看了多少次,还是觉得(江景)很美。看远的地方会让人放松一点,之后就转回头,继续埋头工作。”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何保罗说。

何保罗专攻航运、贸易相关的诉讼或非诉讼案件,包括跨法域和跨境的复杂争议。“可能同时有10个、20个案子在一起做,客户都在追,时间只有那么多,所以工作压力很大。”在采访暂停的间隙,何保罗一边喝水一边查看微信和邮件中有没有紧急信息,“律所其实是服务性行业,客户要求反馈速度快,我们也尽可能快速处理。”

他坦言,时代在变化,科技让通讯越来越便捷,上海的城市发展也在20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刚到上海时我在南外滩工作过,很少来北外滩,但现在北外滩各方面都发展很好。20年前很少有人用‘北外滩’这三个字,但是这十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北外滩’称呼这片区域。”

谈到英士与北外滩的结缘,何保罗将其归因于“天时地利人和”这句老古话。因某次在北外滩开会,何保罗经中船保介绍开始与航运办洽谈,英士做航运、国际贸易的核心业务与上海要将北外滩打造成金融航运中心的规划十分匹配,于是英士就成为了虹口区第一家外资律所。“当时我就觉得要来,我们就要做第一家。”何保罗有些骄傲地说,“真的是很偶然,我跟伦敦总部沟通后,他们也很支持。”

上海外滩五一客流(奔涌入海北外滩)(2)

从白玉兰广场38楼办公室的窗外望出去。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上海外滩五一客流(奔涌入海北外滩)(3)

从白玉兰广场38楼办公室的窗外望出去。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至于自己如何与上海的结缘的故事,何保罗说:“2001年时我入行三四年,在香港的英国人老板跟我说,希望我能来上海发展,我答应了。但后续才知道,我是他问的第三个人,前两位都拒绝了。”而如今,何保罗工作、生活在上海的时间已经比居住在香港的时间更长,他时常站在可升降办公桌前忙碌,避免久坐,也在自己的办公区域摆放了抽奖获得的签名球衣、友人赠与的水墨山水画。他与上海人妻子、两个女儿一起生活在上海,也常带着女儿在北外滩溜冰、玩高空绳索攀爬运动......正如他所说的:融入很重要。

上海外滩五一客流(奔涌入海北外滩)(4)

何保罗在办公室。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如今北外滩按照“一心两片、新旧融合”的总体格局规划,围绕航运全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圈,中央核心商务区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行业龙头,把北外滩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