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解读一下《天道》原著,让我们假想一下这三种情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天道各个人物的结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道各个人物的结局(三大情景假设让二人圆满)

天道各个人物的结局

趣味解读一下《天道》原著,让我们假想一下这三种情形。

1.假设丁元英与芮小丹从未相遇,那丁元英或许会独自一直研究下去,超凡脱俗,仿佛他不活在人间,完全不理会红尘。

芮小丹则是当警察,后面当律师,平淡过完此生。

也许芮小丹就不可能升起“痴”之心了。

所谓求不得、爱别离,才会升起“痴”。

2.假设第一次丁元英就同意与芮小丹相处,做朋友。

故事会如何发展呢?

我个人认为芮小丹也许就不会那么“痴”,不会那么执着爱情,不会找丁元英要神话了。

而且因为提前遇到丁元英,芮小丹会提前觉醒,提前辞职选择进修当编导,也许芮小丹就脱离“痴”。

丁元英也会因为受芮小丹的自性自在,不昧因果,来去自如的影响而入世。

丁元英以出世的格局,入世的心态处世,以置身局内的局外人的身份(如《天幕红尘》中的叶子农),就会慢慢得道。

这是皆大欢喜的场面。

(其实这个版本如果拍成电视剧,个人感觉真不错,除了达不到悲剧的效果。)

但是个人认为“人性”决定了丁元英第一次不会答应芮小丹。

如果答应了,丁元英就不是丁元英了。

因为丁元英身边有太多漂亮女人,不缺芮小丹一个;

因为丁元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他已经离了一次婚;

因为他要做他自己想做的事(独自研究,对儿女情长不感兴趣),他有他自己的路要走。

3.丁元英第二次仍然拒绝芮小丹,丁元英仍旧独自研究,芮小丹痴而未得,就会彻底死心。

于是芮小丹“痴”灭,产生强烈的好奇,开始向丁元英学习,去真正理解丁元英的内心所想,提供丁元英真正想要的(因为芮小丹自性自在,这正是丁元英最缺的)。

芮小丹成了丁元英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于是芮小丹成为天国的女儿,丁元英也圆满了。

所以第二种和第三种殊途同归,都是男女主角均圆满了。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人生这么难圆满呢?

丁元英毕竟是肉体凡胎,他还是会动心,所以他第二次接受了芮小丹。

他还是会因为芮小丹的死,情到深处地吐血,写到这里我突然感动得不能自已。

而第二次才被接受的芮小丹,因为“人性规律”又决定她格外珍惜,所以“痴情”想要神话。

这一举动让她出离了因果,所以必须接受惩罚。

可是“人性规律”又决定丁元英第一次不能接受芮小丹,第二次才接受她。

所以只能导致悲剧吗?

文中说丁元英有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一分痞气。

正是那一丝痞气让丁元英动心。本来烟酒女人这些东西,丁元英只是尝个鲜,很快就失去兴趣了,到小镇后又开始过着圣人的生活。

直到小丹出现,帮王庙村不如说是帮小丹,最终还是脱不了一个情字。这就是老衲说的丁元英再进一步就可得道。

丁元英说自己是啥货色自己知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丁元英身上。

如果丁元英像芮小丹一样自性自在,他第一次就会接受芮小丹,结局双圆满。

如果丁元英没有一丝痞性(就如高僧所言:丁元英已经得道了),他会第二次仍旧坚定地拒绝芮小丹,也会双圆满。

那芮小丹身上难道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吗?

毕竟是肉体凡胎,还是找得到的。

正因为芮小丹自性自在,不昧因果,洒脱自如,所以恣意的她会放任自己的心来去自如。

正因为她做自己,所以芮小丹心里有“痴”的引子,但因为她理性,所以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比如芮小丹爱男方,男方却对她只是有点动心)才会“痴”。

因为在这三种情况中,只有当丁元英第二次拒绝芮小丹时,芮小丹因为格外珍惜,“爱别离”才会升起“痴”念。

正是丁元英的那一丝“痞性”勾出芮小丹的“痴情”,因为我(芮小丹)爱,你(丁元英)只是有点爱,所以我(芮小丹)更不愿放手。

正因为丁的“痞”只有那么一丝丝,才铸就了芮小丹绝对的“痴”,所以她才要神话。

正所谓天雷勾地火,指他俩无疑了。

这就是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的高明之处,真实地展现了二人的人性漏洞,生出了这一出无与伦比的悲剧。

悲剧产生伟大的内核。

我初读这本书时无比陶醉在二人的爱情世界中无法自拔,因为我想让他俩在一起,我这同样符合“人性规律”。

您觉得还有哪些假设和可能呢?欢迎一起探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今天是我‬写作的第45/365

欢迎关注我,并倾听我的觉醒故事,同时和我一起改变,超越自我。

我是觉醒了45天的内求外修,用大白话持续更新一个灵魂的心灵成长,具体行为改变之旅。

欢迎与我这位研究底层逻辑,热爱古典书籍的冥想者一起前行,因为你我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