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
这一段话出现在《孟子》中,意思是孟子说:“有利的天气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形,有利的地形不如人们的齐心协力。一个内城墙三里,外城墙七里的小城,四面被围攻都不能攻破。而在围攻时遇到好天气,也还是无法攻破,这就说明了有利的天气不如有利的地势。还有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也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也不是不锋利和坚固,粮食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齐心协力的人。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可以限制的,国家也不是靠山川险阻可以保住的,威扬天下也不是靠瑞丽的兵器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愿意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全天下都顺从的人去攻打亲戚都背叛的人,必然是战无不胜的。”
孟子在这里讲的是对于战争,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在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中,也有同样的观点。通过五事来计算战争的胜率,而五事就是:道、天、地、将、法。道是指政治,就是要让百姓与君王的意愿相同,做到上下一心,这就是人和。而天、地指的就是天时和地利。纵观历史,无数场战争都是因为天时和地利的优势才战胜对手的,像著名的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等,这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基本都是借助非自身的因素来战胜对手。
在古代,处于战乱时代的君王们,通常都是以天时地利为重,而忽视了百姓的重要性。不懂得爱护百姓,最终也会失去百姓的拥护。在古代迁徙国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君王为了将国家迁到最有利的地势,不惜耗费巨大的民力与财力。在楚国时期,楚考烈王就因为出于对国家军事战争方面的考虑,将自己的国都迁到寿春。寿春的地理位置就极佳,它的北面是下蔡,还是军事重镇,可以跟寿春联合起来形成犄角防御型,并且还有着安丰塘这个重要的水利工程,所以国家根本无需担心粮食和用水的问题,楚国也在这里经营了八百多年。
地利固然重要,可我们最应该明白的是人和的重要性,因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人民。所以孟子会说:“国家所重,唯有民心。”现实生活上的事情都验证了这句话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避免不了与人接触、打交道。没有什么事情的成功是只靠一个人的,所以很多事情哪怕占据了天时和地利,但是如果缺少人和,就无法实现我们的目的,所谓的人际关系、人脉和人气等等都是人和的具体化。
实际上,孟子并不是在谈论军事,而是从军事引入到政治,也就是儒家思想中经常谈论到的“仁政”。孟子的人和思想对于现代的领导干部如何管理下属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孟子还说过:“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认为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国家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身内部的矛盾,而给予了敌人可乘之机。所以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有共同的信念,将人民凝聚,加强自身的团结,培养出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而现在这个时代想要促进人和,是作为领导者的一项必修课。公司无论大小,最重要的就是人和,哪怕再大的公司,做不到人和也难成大事。不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人和。天时与地利是战略布局的核心,而人和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达不到人和的目标,就难以将事情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