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否存在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隐患”?

建筑工程质量是辨别企业优劣的“试金石”,施工安全则是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建筑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工程建设中,如果人的思想意识存在松懈状态,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出现,这种具有强隐蔽性和危害性的现象,被称为“思想隐患”,主要表现为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工作只挂在嘴边,贪图省事日常检查“走过场”,心怀侥幸违规操作,经验主义漠视安全等,这些意识决定了行为,同时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2、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应从哪几个方面发力?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1)

● 把好责任关,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各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履行职责,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质量安全和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科学合理协调资源配置,全面、系统、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 把好能力关,市建筑工务署今年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立足于质量安全管理内在动力、各方履职尽责的管理能力、履约考核的引领力和约束力、党建引领质量安全管理凝聚力的“四个能力”提升,以提高我署安全生产监管效能。

● 把好管理关,着力在统筹法管理、6S管理、质量安全专项管理(6σ和精益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培训训练管理、建造技术创新管理六个方面下功夫,加强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坚持特色示范引领,夯实安全工作基础。

● 把好整治关,坚持“0伤害、0死亡”的安全愿景与目标,全面谋划、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强化风险防控,消除质量通病,通过采取隐患治理“三个一批”机制,重点解决风险隐患累整累犯的问题,杜绝结构隐患、结构和功能缺陷,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

● 把好制度关,加大履职分类评价考核、施工企业安全评价考核标准、工程管理奖惩办法、企业自主管理、应急预案等制度建设,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监管效能,以数字化智慧化推动建设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

3、现场质量安全工作的“必修项”在哪里?

牢记现场质量安全六微机制

● 每天的岗前培训教育机制

落实全员安全教育;

项目管理人员下到班组带班和工人一起教育,每周不少于1次;

教育采取岗位安全分析识别方式,增强员工参与;

建立台账,进行数字化管理。

● 每两周的项目风险隐患排查机制

由项目管理人员带队;

项目经理和总监至每两周1次,

项目主任每个月1次;

● 项目定期的专题学习制度

全体员工每月22日组织半天学习,学习质量安全知识、训练技能、增强意识;

项目管理人员每两周专题研讨学习1次。

● 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制度的具体化、可视化、可操作落实机制

● 各参建单位要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奖惩

● 安全管理和责任制度落实的把脉问诊服务机制

署组织各直属单位邀请安全咨询机构,对项目涉及的参建单位就自主管理机制和压实主体责任进行咨询把脉问诊,提供咨询意见而非简单的发现隐患问题。

4、创新管理有哪些“切入点”?

●工期管理方面:充分理解“统筹”的概念,加强学习统筹法管理,强化信息智能化手段在工期管理中的运用,加强施工策划、施工准备和资源配备,提高施工组织能力,提高质量安全、工期进度、造价投资管控水平,解决因片面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安全、投资造价管控的问题。

●现场管理方面:持续推进6S管理,解决现场脏乱差的问题,为质量安全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质量安全专项管理方面:鼓励探索6σ和精益管理,提高技术方案的执行力,解决技术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聚焦质量安全管理的目标与突出问题,健全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现场管控能力。

●培训训练管理方面: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员工技能训练,重点是探索岗前安全分析培训制度,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员工安全实操能力。

●科技应用方面: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智慧工地建设,加强BIM技术应用,加强建造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化支撑能力,全面提升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管理水平。

5、季节性天气应急防御工作做到位了吗?

按照水利部预测,今年降雨将强度更大、历时更长,突发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天气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将明显增多,更加难以精确地作出预测预报。

各项目必须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理念和原则,做好防范工作和应急准备,以“四个一”机制和预防、预警、应急和灾后复工的四个工作清单,完善参建单位的应急预案,加强灾害的预防、应急准备,做到应急响应流程化、流程响应清单化、响应措施标准化,日常加强组织人员拉练,保障人员懂响应操作,响应机制快速高效,信息畅通无误。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2)

6、使用新型设备的“硬要求”被忽视了吗?

在建筑领域中,新型机械设备应用已成为常态,其本身不仅操作方便,还可提高工效,然而,因作业人员对设备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并不少见,同时也暴露出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业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设备安全操作培训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特别是针对使用电动升降操作平台的项目,应加强组织研究,对岗位工序进行安全分析,制订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对相应岗位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