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如果要评选“最会保鲜剧组”,《情深深雨濛濛》必须拥有姓名。
你看前两天何书桓发的重聚合照,大家基本没变化嘛。
尤其是苏有朋。
其他人的“没变”,是皮肤保养得宜、身材管理优秀。
但从眼神中,或好或坏,依然能读出来时间留下的痕迹。
而苏有朋的眼神却一如当年,坦诚、纯澈,又带着少年感的叛逆。
对,叛逆。
看似温柔的“乖乖虎”,从小到大,其实一直都在和外界叛逆地对抗——
用张小燕对他的形容说,就是“怪咖”。
15岁那年,苏有朋和吴奇隆、陈志朋组成小虎队出道。
他们一出道就大火,粉丝人山人海,20多场演唱会,场场爆满。
因为出众的外形,苏有朋还和吴奇隆、金城武、林志颖,被评为“四小天王”。
除了笑容明亮,性格可爱,苏有朋招人喜欢还有一个原因——
学习好。
和如今卖学霸人设的不同,他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小孩”。
从小到大成绩都很好
之所以能出道,也是因为妈妈嫌他太爱学习,没有业余生活,才鼓励他向综艺节目递交了报名照片。
那个年代,学生偶像不多。
学习好的偶像更少,但苏有朋打破了这种局面,所以格外讨人喜欢。
在舆论的世界里,他不止是偶像,更是同龄少年的榜样。
可当外界的期盼过高时,它就容易扭曲成命令。
做得好,是应该。做得不好,就成了大错。
于是,在本该叛逆的年纪,苏有朋顶着舆论压力,活得格外小心。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维持“乖乖虎”的形象。
有次他晚上十点多排练结束,等车的时候被路人认出来,对方问他:你不是乖乖虎吗?这么晚了怎么还在路上?
外界把这个少年架在了道德高地,不管他愿不愿意,一时半会儿是下不来了。
但那两年,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
他无法同时兼顾学业,所以高一高二的成绩并不理想。
学习成绩直接触发了他的危机感,他非常害怕自己考试不好,会被“妈妈辈”当成反例告诫自己家孩子“不要像苏有朋学习”。
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压力,激发了他的决心——必须考上好大学。
于是高三那年,他暂停工作,埋头读书。
终于,以全台理工科第五名的成绩,考上了台大机械工程系。
但,与其说考大学是为了求知,倒不如说是为自己正名。
机械也并非他感兴趣的领域,但它是台大的热门王牌专业,他需要学霸的“盔甲”,来抵抗外界怀疑的眼光。
但到底,他没有一直躲在这个壳里。
大学期间,队友陈志朋去服兵役,小虎队的人气有所下滑。
又赶上家庭财务出了状况,一家人生活都很艰难。
他无法同时兼顾学业和事业,于是选择了退学。
前途正好的乖乖虎,突然从最高学府退学,这是个叛逆又危险的决定。各种流言不胫而走,让他当时遭受了不少舆论暴力。
我一下子挺崩溃的
那一阵子我觉得我都
躲在家里面
都不敢出门
后来,他想清楚事业的方向,转行去拍戏。
但歌手跨界到演员的路,并不好走。
不同于现在有流量就有戏拍的乱象,苏有朋因为“乖乖虎”的形象深入人心,一度让大家对他的演技产生怀疑。
觉得你只是来玩票
一定不会认真
他经历了四年的低谷期,直到《还珠格格》,才真正被大众看到——
看过剧的观众,几乎没人不喜欢五阿哥。
可爱,善良,自带贵气却对小燕子无限包容。
《还珠》的效应比当年小虎队还要大,苏有朋也迎来事业第二春。
《老房有喜》《绝代双骄》《倚天屠龙记》《情深深雨濛濛》……
古装、现代、爱情、武侠,他拍一部火一部,俨然是那几年国产电视剧的头牌小生。
从偶像到演员,他终于完成了身份转换。
但叛逆的他,又开始坐不住了。
他不希望自己一直被限制在“偶像剧型男主角”的框架内,开始寻求突破。
不仅跑到话剧场磨炼演技。
还接演一些颇具挑战的角色,比如《风声》中的白小年。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习昆曲。一年练下来,这步态手势,也渐渐有了名伶的范儿。
《风声》让他拿到了百花奖最佳男配。
出道20多年,这是他拿过的第一个电影类的权威奖项。
这份迟来的肯定,是他出道以来最骄傲的荣誉。
本以为一个老戏骨能就此磨练出来,没想到他又转型去当导演、做导师。
他似乎一直有种事业危机感,所以永远不做“最保险”的选择,永远在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就像吴奇隆说的:
他喜欢走一些
大家会觉得很辛苦
然后又不一定
有什么好处的路
虽然喜欢“不走寻常路”,但好在,各个领域都还做出了一些成绩。
其实,论唱歌、舞蹈、演技,苏有朋都不是天赋型选手,但即便手握一把不那么完美的牌,他也有本事,打出王炸。
初代偶像,相貌气质不是最扎眼的,唱跳也不如有功底的陈志朋。
但路子和定位选对了,成了一辈人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