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皇帝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党贪污来丰富钱财,最后因为道士的一句话而被削官抄家,落了个无处安葬抛尸荒野的下场。

严嵩对明朝有贡献吗(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严嵩)(1)

严嵩戏剧扮相

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他的举荐下才平步青云,之后还被调入了京城任职,见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进入了内阁。不过等到严嵩官居高位,他就开始忘恩负义,各种诬陷谋害夏言,怂恿世宗将他罢官,最后踩着他的尸体更上一层,当上了内阁首辅。

除了巴结夏言,严嵩更会讨好的其实是皇帝。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炼丹等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严嵩就投其所好,不遗余力地为皇帝建造斋醮修炼用的宫殿,花费大量精力来撰写皇帝喜欢的青词,因此他也被称为“青词宰相”。就是因为他懂得朕心善于讨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边保持恩宠如此之久。

戏剧里的严嵩

首先,来自他权力斗争的对手。严嵩专权二十年,铲除了不少异己,也树立了许多政敌,比如徐阶。徐阶不仅是严嵩倒台的幕后推手,据说也是让他儿子严世蕃罪名成立而被斩首的策划者。而他想要斗倒严嵩,谋取更大的权力,就必须泼脏水。所以他们对严嵩的指责和批评,往往是有夸张和诬陷的地方。

其次,来自文人的指责和辱骂。文人需要赢得名声谋取官位,除了自己写出一首好诗、好文章之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批评恶人来树立自己正义的形象,而严嵩是一个不错的对象。儿子啊众多骂严嵩的文人里,骂得最凶的是王世贞,他为严嵩写的传记里对他极尽指责,此外据说以严嵩儿子严世蕃为原型的小说《金瓶梅》也是出自他手。

然后,来自清朝朝廷的贬低。清朝刚建立,汉族对满族统治的反感还很深。清廷为了使汉族文人士大夫服从统治,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另一方面就是寻求与他们的相似处。为了减轻抵触,清廷就拿明朝来说事,把严嵩定性为奸臣加以贬责。

最后,来自百姓的不知情。严嵩的故事和小说在民间各种流传,然后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舞台,不明2真相的百姓听着故事看着戏剧,里面严嵩奸臣形象也慢慢就深入人心。

严嵩怎么读

严嵩,是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他的名字读作yánsōng。“严”是严肃的“严”,一般语义就是认真、郑重、重大,这里是姓氏;而严“嵩”是嵩山的“嵩”,是个会意字,从山从高,所以它作名词时就是高山的意思,作形容词时就是在形容山很高。

严嵩对明朝有贡献吗(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严嵩)(2)

“嵩”字

严嵩的名字是“嵩”,可能与河南的嵩山有关。而严嵩的字“惟中”与嵩山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嵩山在中国的五岳里被称为中岳,取的是它位于“天地之中”的意思。而“惟中”的“中”有可能就是在指代中岳,如此严嵩的名和字就都是在指嵩山。古人的名和字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意义的情况有不少,和严嵩极为相似的有张岱,他的名“岱”与字“宗子”指的都是岱宗泰山。

严嵩生于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介桥村。据说他所在严氏家族最早是居住在福建,后来在北宋时期因为做官来到江西,再后来几代才在现在的位置逐渐形成现在的村庄,而该村至今也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在他们家族中,男子从政为官的不在少数,比如严嵩的高祖是明永乐年间的进士,后来官居官至四川右布政使。而严嵩的父亲也是一个醉心权力的人,可惜一直久考不中,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一直栽培教育严嵩。严嵩是严氏一族的第14代孙,也是最出名的一个。据说,现在在介桥村里,还有许多与严嵩同族的严姓后裔。

严嵩倒台

严嵩专权了二十年,最后还是倒台了,不仅被削官还乡,儿子不久也被定罪杀头。而严嵩自己后来无家可归,在外流浪两年后,因病而死,死后还无处安葬,无人吊唁,可以说悲剧十分凄惨。

严嵩对明朝有贡献吗(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严嵩)(3)

戏剧里的严嵩

严嵩的地位和权力,说到底全部来自嘉靖皇帝对他的宠爱,因此严嵩最后倒台也必然跟皇帝有关。明世宗嘉靖皇帝是一个十分聪明,而且对官场和权力看得清楚很透的皇帝。在严嵩父子俩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贪污受贿、胡作非为的时候,他不是没看到,只不过是不放在心上而已。因此,一些大臣弹劾严嵩,他也并不重视。而等到严嵩父子开始令嘉靖讨厌的时候,那才真正是严嵩的末日到了,尤其是万寿宫失火事件,严嵩越发的失去了皇帝的宠信。

而严嵩倒台的幕后主手是当时地位仅此于他的徐阶。徐阶之前一直隐忍多年,如今感受到嘉靖对严嵩态度的转变,就开始发动对严嵩的斗争。他把一位擅长扶乩的道士蓝道行引见给了迷信道教的嘉靖。而蓝道行有次扶乩时,得出的结果是“分宜父子,奸险弄权”,明确地把矛头指向严嵩父子。嘉靖问为何上天不诛杀他,道士回答说是留着由皇帝来正法。之后,在他人的弹劾以及徐阶的怂恿下,嘉靖罢黜了严嵩的官职,勒令他回家。

之后,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在徐阶等人的预谋下,被弹劾入狱,第二年结案后,严世蕃被斩首,严嵩也抄家,彻底倒台。

严嵩抄家

严嵩以及其儿子严世蕃在明朝嘉靖年间,总共专权长达20年之久。期间,两人通过接受赏赐、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巧取豪夺等途径,不断敛财导致富可敌国的地步,所以严世蕃才敢口出狂言说朝廷没他富。最后,两人倒台被抄家,钱财一半充边饷,一半入内库。

严嵩对明朝有贡献吗(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严嵩)(4)

《天水冰山录》

贪官钱多又来路不明,因此他们大多喜欢藏钱。不过据说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蕃对藏钱有不同的喜好。严嵩比较低调,把成堆的金银锭、金银条都回炉再造,变成锅碗瓢盆等日用品。和父亲不同,严世蕃就奢华得多,他很享受金山银山围绕的感觉,所以就在家挖了十几个地窖来放金银珠宝。

严嵩倒台后不久,严世蕃被人弹劾而下狱,第二年结案后斩首,严嵩也因此被削籍,同时两人的家产全部被抄。据说,当时为了抄家把他的家产列成一份清单,因为数量实在庞大,记录的字数越来越多,最后总计六万多字,变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天水冰山录》,取的是“太阳一出冰山落”的意思。

据《天水冰山录》记载,严嵩抄家时总查出了黄金一万多两,白银两百多万两,以及几千件金银珠宝首饰等。就严嵩的金银而言,和他之前的大太监刘瑾抄家时搜出的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相比,的确小巫见大巫了,甚至还不如他的一些手下。

但和没文化俗气的太监不同,严嵩本身很有文学造诣,所以自然就很喜欢附庸风雅,他常常拿钱来换各种书画、典籍等物件。严嵩收藏的自然都是上乘的书画,罕见的孤本,这些文物的价值就不是一般金银可以相比。

严嵩后人

严嵩虽然高寿但因为只有一个妻子没有小妾,所以一生子嗣极少,只有儿子严世蕃和两个女儿。据记载,严嵩只有6个孙子和1个孙女,外加两个恩养孙子。再加上后来严嵩倒台严世蕃斩首,他的后人如何成了一个谜。

严嵩对明朝有贡献吗(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严嵩)(5)

严嵩故里

严嵩一家,他的妻子在他倒台前就以去世,儿子严世蕃后来被弹劾入狱时隔一年就被斩首,自己要再两年后才因病逝世。至于严嵩其他家人的情况正史记载较少,不过史书也没有严嵩被满门抄斩之类的记载,因此他们存活的可能很大。

据说,严嵩倒台严世蕃被斩首的时候,受其牵连他的家人中有27个被下令遣送去戍边,说是戴罪立功。而等到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开始专政,严嵩的政敌徐阶等人也已经死的死、倒的倒,因此严嵩后人又开始回到了官场。比如严嵩的第二个孙子,严绍庭据说因为平定倭寇侵扰有功,而被官复原职。而他的儿子严云从后来更是高中武进士,也曾经为朝廷屡立战功,在明朝灭亡后也没有入清朝为官,是严嵩的后人里面相对比较显贵和出名的一个。

不过,关于严嵩的后人的记载基本上也就到严云从为止。因为清朝刚刚建立,汉族对满族统治的反感还很深,所以反抗不断。于是,清朝开始大兴文字狱,杀害了不少不顺从统治的汉族文人士大夫。清廷为了缓和矛盾,就拿明朝来说事,把严嵩定性为奸臣加以贬责。至此,严嵩的后人的境遇可想而知,大概他们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