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海燕 所属专栏:研之成理写作实验室

sci论文的展望部分怎么写(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1)

前言:

一个清晰明了的文章结构就是把你想要展示的信息展示给审稿人,让他跟着你的文章结构走,认同你的思路。之前讲过有种方法是总分总的方法。这里本期内容主要介绍Results& Discussion写作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来解决逻辑结构的问题,即: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展开。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思路清晰。下面我选取一篇经典的文献(Maria R. Lukatskaya etal., Science, 2013, 341, 1502.)为例,简单做下介绍,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

sci论文的展望部分怎么写(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2)

解析:

A.为了分享的完整性,我大概先复述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本文证明了Li ,Na , Mg2 , K , NH4 , and Al3 阳离子可以自发地或者电化学插入到2DTi3C2 的层间。利用这一电化学插层反应,可以提供高的电容性能,同时扩展了2D碳化物和碳氮化物在储能方面的应用。

B.Results &Discussion结构设计: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文章首先探究了大量的盐,碱,酸在Ti3C2TiX中的插层反应。指出在大多数盐的作用下,Ti3C2TiX的层间距变大,证明离子自发的插层作用。这一段叙述实验,告诉大家本文研究的对象。该段的写作方式是总分式。

然后接下来的一段指出并不是所有的盐插层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例如高pH的KOH,NH4OH, NaOH, LiOH 等插层后,层间距的变化会更大。而实验发现如果在这些金属的硫酸盐作用下,层间距只有很小的变化。而在醋酸和硫酸下,层间距却没有变化。这一段提出了疑问,可以激发读者继续看的欲望。该段的写作方式是总分式。

因而下一段说明为了证实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插层到了Ti3C2TiX层间,因此作者探究了三种不同大小的阴离子钠盐和三种不同阳离子的硫酸盐的中的插层反应。结果证明是阳离子的插层作用,与阴离子无关。这一段对上一段提出的疑问解答,让读者感叹实验设计的巧妙性。该段的写作方式是总分总式。

解决完这个问题。作者接着提出下一个即:Ti3C2TiX的比表面积很小,只有23m2/g,其双电层电容会很小。然而基于插层反应的Ti3C2TiX得到的插层电容会不会比较大。这一段提出了疑问,引领大家跟着作者的思路走。

下一段指出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因此测试了Ti3C2TiX的电容性能。这一段是个总的概括。

既然插层反应是基于阳离子的反应。接下来的几段,作者分别从阳离子价态,插层反应的时间探究了对电容性能的影响。同时也用原味XRD再次证明了插层反应。最后探究了影响电容的其他因素。这几段是对上一段分的写。同时也证明提出的观点:Ti3C2TiX的插层电容比双电层大的多。让人不得不感慨文章清晰的结构,设计的精巧。

sci论文的展望部分怎么写(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3)

后记: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思路非常清晰明了。总的看来,文章的Results & Discussion部分是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展开。采用递进的方式一步一步解释观点。而段间句子是以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组织的。


相关内容链接:

1. SCI论文写作之Experimental section(一)

2. SCI论文写作之Experimental section(二)

3. 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 & Discussion(一)

4. 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 & Discussion(二):句与句之间的逻辑!

5. 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 & Discussion(三):段与段之间的逻辑!

sci论文的展望部分怎么写(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