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经方拆方研究思路的提出经方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所集之方经方疗效卓著,历经筛选; 法度严谨,示人规范; 理遵经旨,贴近本源; 基础扎实,研究广泛所以,经方是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切入点[1],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以经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拆方实验研究,从不同层面探索经方的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扩展和深化了对经方的认识,让古老的经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经方病案分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经方病案分析(谈法依病机拆方依法)

经方病案分析

“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经方拆方研究思路的提出经方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所集之方。经方疗效卓著,历经筛选; 法度严谨,示人规范; 理遵经旨,贴近本源; 基础扎实,研究广泛。所以,经方是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切入点[1],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以经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拆方实验研究,从不同层面探索经方的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扩展和深化了对经方的认识,让古老的经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基于数学设计的拆方研究已偏离了经方的科学本质,与中医理论相去较远; 拆方研究的最终评价指标未能与经方所治疾病的病机紧密结合。因此,所得结论不可能反映原方剂的本质内涵,更难揭示经方配伍的普遍规律[2]。

为此,王庆国教授、李宇航教授研究团队于 1997 年率先提出“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拆方研究思路,即拆方研究要依据方剂对应的治则治法,而治则治法要依据方剂主治病证所对应的病机单元,强调拆方研究不能忽视病机与治法的基本原则[3]。通过动物模型,紧扣主治病证病机,按药物性味组成与功用分组,拆方研究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补法”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紊乱及调节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半夏泻心汤配伍规律。开拓了经方拆方实验研究思路。

“证候要素”概括地说就是病机单元,它既是诊断要素,也是指导临证治疗用药的明确靶点。“方剂要素”则与“证候要素”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体现的是针对病机单元的治则、治法,能示人以法,是临证合方、拆方、加减化裁的基本单位,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和靶向性[4]。

以半夏泻心汤为例,其临床证候要素有三,即呕逆、下利、痞满; 其病机单元为胃热、脾寒、中气虚; 针对病机单元的治法依次为苦降、辛开、甘调; 针对治法其方剂要素依次为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刘渡舟教授总结说: “半夏、干姜辛开而温,以散脾气之寒; 黄芩、黄连苦泻而寒,以降胃气之热; 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调补,和脾胃,补中气,以复中焦升降功能,此即辛开苦降甘补之法[5]。”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证候要素、病机单元、治则治法和方剂要素,即“证 - 机 - 法 - 方”四者之间清晰的链式对应关系。

“方证要素对应”组方原则简单明确地体现了中医

“理法方药”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我们临证处方加减化裁有章可循,也使方剂的拆方实验研究有法可依。在经方拆方实验的实验设计时,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按照证候要素所隐含的病机,依据方剂所体现的治则治法,将复杂的方剂拆分为方剂要素这一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基本单位,再结合现代科技方法来研究各方剂要素之间的配伍机理。此乃“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经方拆方研究思路的理论基础。

3 “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经方拆方研究思路的优势

3. 1 符合辨证论治体系 凸显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指导 “方证对应”是伤寒学登堂入室的门径。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指出: 认识疾病在于证,治疗疾病在于方[6]。

方证对应是辨证论治的原则之一,其使用的关键就是紧扣病机,以充分体现经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因此,经方拆方研究,必须坚持抓住病机,方证对应的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凸显中医理法方药的指导。而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其他数学设计的经方拆方研究思路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指导,其研究成果也无益于揭示经方配伍科学内涵。

3. 2 提高拆方实验效率 创新拆方实验设计 经方乃

“医方之祖”,蕴含了丰富的“方剂要素”内容,它们针对的病机单元明确,疗效卓著。因此,在对经方进行拆方研究时,如果遵循“法依病机、拆方依法”拆方原则将研究对象拆分为若干方剂要素组,以方剂要素组为变量即能大大减少实验次数。同时针对证候要素对应的病机单元,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有目的地选择动物模型和观察指标,增强实验的针对性和靶向性,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可谓提纲挈领,事半功倍。

如半夏泻心汤由 7 味药物组成,若析因分组,共有119 个分组。不仅实验组数多,而且其结果也无益于揭示中医方剂的组方原理。

而实验者依照半夏泻心汤证胃热、脾寒、中气虚 3 个病机单元,

将方剂拆分为苦降组( 黄芩/黄连) 、辛开组( 半夏/干姜) 和甘补组( 人参/大枣/甘草) 3 个方剂要素组。

将实验变量从 7 个减少到 3 个,使实验次数较数学设计的拆方分析大为减少,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3. 3 有利于诠释经方作用机制 深化经方配伍规律认识 以半夏泻心汤防治 PU 为例,通过“法依病机、拆方依法”拆方研究发现[7 - 10]:

① 半夏泻心汤全方对慢性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最为突出,优于其他各配伍组方,表明了其组方配伍的合理性和配伍应用的优越性。

② 半夏泻心汤全方治疗慢性实验性胃溃疡的主要作用机理与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 PCNA) ,增加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 含量,增加血清胃泌素( GAS) 含量,促进胃黏液分泌等因素有关,通过促进溃疡表面新生黏膜的被覆生长,促进溃疡区肉芽组织成熟转化,最终达到了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可见全方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药理指标,而是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多个靶点,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综合平衡,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③ 在单项药理指标上,全方的作用并不总是最强,例如在增加胃液中 EGF 含量上,以甘味药的作用最强; 在增加血清 GAS 含量上,以辛味药的作用最强。但在促进溃疡愈合这一整体指标上,仍以全方的作用最佳。这说明配伍可能增强了部分药物在某些药理指标方面的作用,而减弱了这些药物在另一些药理指标方面的作用,而全方是各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是通过多种药理作用,从不同途径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使机体功能恢复平衡状态的结果。

研究结果提示了单项药理指标的局限性,难以反映药物配伍的实质。可见,“法依病机、拆方依法”拆方研究可有效地从现代实验角度诠释了其主治证候的病因、病机及其治则,深化对经方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的理解。

3. 4 研究成果有效指导经方临床实践 扩大了经方应用范围 有利于发现经方临床应用的最佳配伍组合方案,并为临床加减化裁提供科学实验依据,如 PU 患者HP 阳性宜加苦降药物; PU 患者胃粘膜损伤严重者宜加甘补药物。此外,有利于更进一步认识某些疾病发病规律与治疗途径,以及与现代医学认识的共同点,如发现并印证了半夏泻心汤组方原理与溃疡病发病的shay 平衡学说的相关性。

4 “拆方依法、法依病机”经方拆方研究思路的示范作用“法依病机、拆方依法”不仅可以作为拆方之法,而且可以作为合方之法,应用于对经方的合方研究。

“法依病机、拆方依法”拆方研究思路,在方剂效应机制及配伍规律研究领域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①他人直接应用“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研究半夏泻心汤的文献有 23 篇[11]。

②1999 - 2008 年期间,应用“法依病机,拆方依法”拆方思路研究其他方剂文献共计 250篇[12 - 13]。涉及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旋覆代赭汤、炙甘草汤、金匮肾气丸、乌梅丸、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大黄虫丸、补阳还五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温胆汤、五子衍宗丸 、清营汤 、二仙汤 、定喘汤、枳实消痞丸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可见,半夏泻心汤效应机制及组方原理的拆方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方实验研究的范例。

总之,相比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其他经方拆方研究思路,“法依病机、拆方依法”拆方研究思路凸显了中医理论指导,提高了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及效率,诠释经方配伍规律使其更具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琰,王庆国. 经方配伍研究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地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 6) : 10 - 12.

[2] 王喜军,张宁,常存库,等.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J]世界科学技术 - 中医药现代化,2006,8( 4) : 13 - 16.

[3] 李宇航,王庆国,牛欣,等. 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拆方研究—调节胃分泌作用的实验观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

本文摘自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5 期

祝小惠,钟相根,程发峰,王毅

(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版权所有归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请联系小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