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内容简介20字(父亲与儿子)(1)

名著有声阅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第二十节,阅读25分钟。

内容恰是小说主人公巴扎罗夫离家数年后和朋友阿尔卡狄回到父母家时的情景。通过有声阅读,感受小巴扎罗夫与父亲老巴扎罗夫的见面、拥抱、问候、用餐、安排客居、闲谈等每一个生活细节中体现出的不和谐和矛盾,虽然能够理解这是十九世纪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守旧派与革新派之间的矛盾的折射和反映,但还是勾起了我情感的涟漪。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从懵懂的少年向渐有个人观念转变的青年时期,也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对出生在解放前,经历过战争、改朝换代、土地改革、大集体社、文化大革命等社会的大乱大变又没有多少文化的父辈来讲,他们对国家实施的新一轮农村包产到户,对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还不能理解和接受,显得过份的迂腐、落后和拘谨。而我则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接受了10多年的新式教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教育,几乎没有了旧时代思想的羁绊,却又对文化、习俗、情感等的理解不深入,自然看不惯父辈的一些言谈和举止,有时不免露于行色。记得也是这样的一个夜晚,夏末近秋,大家一大院子人都在院子里纳凉,说到快到七月半了,什么鬼呀,什么烧纸呀,什么去给故人送钱呀的,不知不觉中,我和父亲就起了争议,我说他们是老封建,保守主义。父亲也是一时火起,把平时积累的对社会的迷茫和年轻人的不解都发泄出来,对我一顿指责。我竟一时糊涂,象屠格涅夫笔下的巴扎罗夫一样极力和父亲顶嘴争辩,出言不逊,几乎到了动手动脚的程度,甚至扬言断绝父子关系,好多天不说一句话,把父亲一阵子好气!

今夜,也是夏末近秋,看看七月半也已不远了。我恰回到了老家乡下,就在和父母共同生活了20多年的屋里,在父亲用过的这张办公桌前有声阅读屠格涅夫的名著《父与子》,想到的却是我们父子俩。阅读一完,掩卷静神,不觉早已潸然泪下。反躬自省,避开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不说,避开每一个人每一代人谁也不能脱离的社会矛盾不说,对于父子而言,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无论处在怎样的斗争形势中,无论有咋样的思想观念、行事作为、功过是非,单是父子,分分秒秒,时时刻刻,都应当是理解、尊重、支持和亲爱!所以,今夜,我想对父亲说:爹,我爱您,我对不起您!

然而,当我此时能对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知不觉间,爹您离开我们已经快15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