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讲义气,要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

但是,当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而去时,我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道理?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碗米养个恩人)(1)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理解了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

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

但是,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

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实就是你灵魂中的痒。

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碗米养个恩人)(2)

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

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

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为赵姬的话语心生感慨,他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为天生就该这样做。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第一次帮他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

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谓恩中招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