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洪兰在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从人格力量赢得民心的视角来看,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人格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美史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正心正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正心正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

正心正智

作者:倪洪兰

在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从人格力量赢得民心的视角来看,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人格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美史诗。

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首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开国元勋朱德“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豪情,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为挽救“神州陆沉”立下“再造中华”的决心,秉持科技报国理想并为之献身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的毕业赠言是“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些沉淀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豪言壮语,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民族复兴而奉献一生的理想光华。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铭记先辈的遗愿,传承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谱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新篇章。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建立在坚定的信仰与信念之上。革命先驱蔡和森被捕入狱后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用36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四川早期领导人杨闇公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可绝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两弹元勋”邓稼先则抱定为研制核武器“死了也值得”的信念。这种对信仰和信念的执着与坚定,是砥砺前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精神力量源。信念是“精神之钙”,“信念不牢,地动山摇”。树立矢志不移的信仰和信念,毫无疑问,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人格塑造的重中之重。

无论顺境逆境,始终保持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所在。井冈山时期,面对强敌“围剿”,革命处于低潮期,毛泽东以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作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判断。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政治人生“三落三起”,但他在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挫折,他自称乐观是他的法宝。革命先辈面对挫折与困境,勇于迎难而上的自信与乐观,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人格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新征程任重道远,调适并强化挫折耐受力、构建积极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在新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应以前辈为榜样,从容应对实践中遇到的坎坷和波折,不惧风险,敢于斗争,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自信和乐观,迎接和战胜各种挑战。

廉洁亲民、终生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特质的核心要义,也是党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之源。回望百年,为政清廉、亲民爱民的作风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这也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早在中央苏区,当地群众流传着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民谣。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几乎成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为民的优良作风以及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严以律己,长年保持躬行节俭、关爱百姓的作风,细微处见崇高,为国人敬仰。革命先辈清廉自律、体恤民情的高尚品质和情操仿佛一面明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人格塑造树立了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经常回眸与瞻望,有助于党员干部涤荡与净化心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情怀暖民心、聚众力,使党的精神家园开出高洁、温馨的人格之花,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每一个奋斗者的道义和担当。(倪洪兰)

来源: 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