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自己读《论语》与劝人读《论语》乃中国读书人两大责任。向钱穆先生学习,自己学《论语》,也邀请大家一起和我学《论语》。

抄写论语的心得(请和我一起学论语吧)(1)

《论语•宪问第十四》14.10-14.12

14.10【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但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但不骄傲很容易做到。"

【评析】物质上的贫富左右着人的精神和心灵,尤其是贫困威胁着生命生存的底线的时候,能够没有怨言,就需要具有极高的修养。贫困的时候,人是顾不了太多的,但人一旦富有的时候,就该讲求礼和精神修养了,所谓的富而好礼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富而无骄易。

14.11【原文】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不可以为滕薛(2)大夫。"

【注释】(1)孟公绰(chuò):鲁国大夫,属孟孙氏家族。老:古代大夫的家臣称“老”,也称“室老”。优:本指优裕,这里指力所能胜任。

(2)滕、薛:当时鲁国附近的小国。

【译文】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能力是绰绰有余的,但却做不了縢、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评析】为什么能做大国诸卿的家臣却做不了小国的大夫呢?这就涉及到了人才的不同特点。选用人才最重要的就是量才录用,用其所长。孟公绰这个人孔子认为他清心寡欲,却短于才干。若在大国大夫家做一个家老,只是以德服人、垂拱而治而已,具体事都有具体人办,他正好做个领导。但如果是在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国做大夫,那是任一国之政,事务繁多,时时要决策,事事要躬亲,那他的才干就不够了。

14.12【原文】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2)之知(3)、公绰之不欲、卞庄子(4)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5)不忘平生(6)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1)成人:成德之人,人格、才德各方面完美的人,相当于完人。

(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hé)。因为不容于鲁国权臣而逃到齐国,他很明智,预见到齐庄公被杀而拒绝了齐庄公给他的田。

(3)知:音zhì,同“智”。

(4)卞庄子:鲁国大夫,以勇敢著称,传说他曾经一个人去打虎。

(5)要:音yāo,同“约”,穷困。

(6)平生:平日。

【译文】子路问怎么样才能算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聪明明智,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文饰补充,就可以算是完人了。"又进一步说:"现在的完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只要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遇到国家危急时刻肯于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之中却不忘记平日所立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完人了。"

【评析】此章是孔子的“成人论”。朱熹对这一章的解读可供理解参考:"成人,犹言全人。言兼此四子之长,就能智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人也亦成矣。"

摘录内容主要源于徐囡姝老师的讲解![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