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30岁小伙吃槟榔得口腔癌去世(宜春一男子嚼槟榔10年)(1)

近日,36岁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作为湖南人,生前他非常喜欢吃槟榔,在患病之后,他在视频中告诫广大网友远离槟榔。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南昌市民喜欢吃槟榔的多为年轻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医学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王军表示,近年来因吃槟榔导致口腔癌的患者呈上升趋势,呼吁广大市民,珍惜生命,远离槟榔。

调 查

南昌槟榔市场近期销量下滑明显

9月14日,记者在新建区长麦路一家超市内看到,货架上摆放了多种槟榔商品,价格在5元、10元和30元一包不等,每包槟榔的个数在8个至15个。该超市店主说,购买槟榔的群体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在20岁至40岁之间,曾经一天最多可以卖40包,“近期,大家对槟榔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买槟榔的人比之前少了很多,一天的销量只有三四包。”在红谷滩区的几家便利店,记者询问店员槟榔的销量,店员均表示,槟榔的销量大不如前,一天只能卖出1包至4包。

毛先生是一名篮球爱好者,平时和球友打篮球时,喜欢在运动前和运动中吃槟榔。“两年前,看到球友打球时会吃槟榔,出于好奇,也尝试了一个,感觉吃完后非常提神,打球时状态也很好。”毛先生因此养成了吃槟榔打球的习惯,有时一天能吃七八个槟榔,如果不打球就不会吃。毛先生说,在大学生球员群体中,也有一些喜欢吃槟榔的人,一场比赛能吃八九个槟榔。

熊先生是一名普通职工,两年前和朋友吃宵夜时,接过朋友递过来的槟榔,放进嘴里咀嚼后感觉一阵眩晕、全身发热。此后,熊先生逐渐喜欢上了吃槟榔,平均一个星期能吃20个,期间也出现过口腔出血的情况,为此,家人也反对他吃槟榔。“身边有些朋友多的一天能吃2包,大概有三四十个槟榔。”熊先生说,看到网上的新闻后,心里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这次准备听家里人的话,彻底把吃槟榔的习惯戒掉。

说 法

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医学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王军介绍,从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槟榔列为一类致癌物,我国也在2017年将槟榔果列为一类致癌物。湖南省是我国槟榔销售和食用的第一大省,湖南湘雅医院的一份数据表明,从2017年开始,医院每年收治的口腔癌患者数量在快速上升,到2021年湖南省已经成为口腔癌的高发区,口腔癌发病率已升至当地男性发病的第5位、死亡率的第8位。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槟榔大多为加工后的干制槟榔果皮,其中含有一种叫做槟榔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导致槟榔上瘾和致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干制槟榔果皮纤维粗糙,长期咀嚼会反复破坏口腔黏膜造成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表现为口腔黏膜开始僵硬,有灼烧感,还会反复起疱、溃疡,加上槟榔碱的刺激,极易发展成口腔癌。“最近几年,在临床接诊的病人中,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去年一年接诊了十余名因槟榔导致口腔癌的患者。”王军呼吁广大市民,珍惜生命,远离槟榔,如果出现不适,尽早就医。

案 例

男子吃槟榔10年患上口腔癌

来自宜春的邹先生,2021年12月底,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患上口腔癌。回忆起10年前第一次接触槟榔,邹先生用“年轻”和“好奇”两个词作为解释,在朋友的影响下,很快就对槟榔产生了依赖,平时会和朋友一起分享槟榔,一天多的时候能吃2包,大概20个。

由于邹先生经常上夜班,去年年底在连续上了近半年的夜班后,突然发现口腔内右颊部出现了一个肿块,疼痛难忍。在打了3天的吊针后,情况没有好转。意识到情况有些严重,邹先生来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医生诊断邹先生患上口腔癌,属于恶性肿瘤。经过手术治疗,邹先生口腔内的肿瘤被成功切除,经过后期的治疗和复诊,肿瘤没有复发。

肿瘤虽然已经切除,但是治疗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对邹先生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邹先生说,患病之前,嘴巴可以正常张开,如今口腔已经纤维化,张开非常困难,只能张开一厘米,“饮食非常困难,只能吃一些面条、稀饭等。”出院后,邹先生会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以前一起吃槟榔的朋友,告诫他们远离槟榔,“现在我看到吃槟榔的人都会主动上前劝说他们远离槟榔。”

南昌晚报·爱南昌客户端首席记者 邹鹏飞

来源:南昌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