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姓有没有历史人物(常司苟)(1)

图片来自百度

中华姓氏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有着千年的历史,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

宋代我国出现了《百家姓》,《百家姓》收集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性60个。

生活中张、王、赵、李的姓氏人数多,它们的姓氏排在百家姓的前面,而有一些少见的姓氏,比如我的"常"姓,还有我同学的"司"姓、"苟"姓,它们大多排在百家姓的后面。更有我一同学的"浣"姓,这个姓氏在百家姓中都没有记录。

我们正是因为姓氏少见,许多年后同学再见面,大家依然都记着我们的名子。

我第一次对姓氏的了解是在博物馆里,在百家姓的展览中找到我的常姓很是费劲,那时我对姓氏有了肤浅的了解。直到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得知识的图径方便迅捷了,通过网络我对姓氏的起源才有了更深入的学习。

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里派生出来的,从汉代开始,姓氏才混而为一。我们中国人的姓代代相传到今,从其来历看,大约分为五种:一是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如姬、姜等姓;二是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等今天常见的姓,大多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三是以邑为氏,即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便用封地做为姓氏。如常,苏姓等;四以乡、亭之名为氏。如常见的陆、阎等姓;五以居住地为氏。如现在的邱、门、里姓等。

常姓有没有历史人物(常司苟)(2)

图片来自头条

依照这个规律,下面我就将我们这几个少见的姓氏说一说:

“常”姓

常姓当今在中国姓氏排行为九十四位,人口数约二百三十四万。

常姓的来源从许多资料上看有这么几支:

1、黄帝的大臣中有常仪和常先,常先、常仪的后代以常为姓,称为常氏。

2、出自姬姓,是以邑为氏。卫君康叔的支孙被封于常邑,后代以邑为姓,亦称常氏。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源自避讳改姓。宋真宗年间,恒氏为了避宋帝赵恒的名讳,改为常氏。

5、出自少数民族中常姓。裕固族常曼氏、柯尔克孜族额齐克氏、土族常鲜氏,汉姓为常。水、蒙、满、回等族均有常姓。

从起源来看,常姓得姓至少有4000多年,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且很早就散居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常姓的历史代表人物最主要的有:

常惠,西汉太原人,武帝时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10余年始放还,昭帝拜为光禄大夫,封长罗侯,官至右将军。

明初名将常遇春,为朱元璋手下大将,屡立战功,死后追封开平王。

现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常乾坤,曲艺相声演员常宝华、常贵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小时候,我们姊妹常说我们“常”姓除了常遇春没有什么历史名人,父亲总用常乾坤将军来给我们做说明。

“司”姓

司姓在百家姓中排259位,人口数约五十九万余人。

司姓起源有点特别,多以官名为氏,来源有六支:

1、 起源于夏朝,当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以司为姓。

2、春秋时,郑国有一位大夫叫作司成,其子孙以司为姓。

3、源于官位,春秋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官位司臣,其后人以司氏为姓。

4、源于官位,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到程伯休父时, 为周王室司马官,其后人以司氏为姓。

5、 源于官位,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人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

6、 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司"和"司马"、"司徒"、"司空"没有联系,它们是复姓,另有来历。

司姓的历史名人主要有 :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人(今山东平原县等地),官为邹县尹。他为官时勤政爱民,待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元朝时东阿人。他自幼失去父亲,后来以孝顺母亲而闻名。据传,他母亲死后,他在母亲墓边守孝时,有上百只鸣叫的仙鹤在上空盘旋起舞,许久才离去。后来有人立了个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如今"司"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安徽、河南、陕西四省为多。我这位"司"姓同学老家就是山东的。这几十年接触过许多人,我就遇见我同学一个姓司的。

“苟”姓

苟姓在百家姓中排237位,总人口大约三十三万。

苟姓的起源比较早,但组成有点复杂: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出自羋姓,以封邑为姓。

3、出自姬姓,为晋国公族荀氏所改。

4、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5、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文氏。

6、出自勾姓,为避南宋高宗赵构帝讳所改。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改为苟氏。

苟姓的组成一直比较复杂,外来民族和外姓融入在南北朝时出现高潮。

苟姓的历史名人主要有:

苟变,战国时,卫国名将。

苟晞,西晋名将,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

当今,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甘肃,湖北,这四省的苟姓人数占比较大。

当年,我们班姓"苟"的这位同学在入学时,因为姓氏受欺负被起了不少的外号,我们的化学老师知道后狠狠地收拾了起外号的同学,这以后就没人敢再胡乱叫这位同学的外号了。

“浣”姓

浣姓,应该是中国的一个很稀有的姓氏,据说姓浣的全国大概只有2000多人。

浣姓古籍中未见有载,现今亦罕见。我同学是湖南长沙人,她说她父亲说过,只有她们湖南有浣姓人。

关于浣性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

一说源自东北满清后裔迁徙,从满姓中取浣字为汉姓。

另有一种说法是,完颜洪烈的后裔姓氏,因当年被追杀,逃离到长沙黑麋峰,之后改姓氏浣(huan)。

我同学因为这个浣姓,当时许多同学都不会读她的名子,同学有的给她叫浣(kuan)艳梅的,也有同学给她叫浣(wan)艳梅的,因为大家都闹不清怎么念,于是大家叫什么她都答应。最后还是老师叫了浣(huan)艳梅,大家才统一了叫法。

常姓有没有历史人物(常司苟)(3)

图片来自头条

我们四个姓氏,在百家姓中都比较少见,遇到一起还在一个班级上学也挺稀奇。

我们生活的老厂当时还有许多特别的姓氏,比如沙姓、左姓、温姓、肖姓、解姓、伍姓、韶姓、梅姓。

我们这个老厂只所以有这么多稀有的姓氏,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为了建设美丽的新疆来自于五湖四海。

今年我还遇见一个有趣的事情,我家新装修的地板要作养护,来养护的师傅一进门就问,"大姐,你家常姓是哪一支的。"

我父亲自一九五八年来新疆,我到现在只回过老家一次,听我父亲说我家这支常姓是从山西常家迁到山东的,于是我就照着这个与他说了。

师傅一听笑道,"大姐,我也姓常,我家是陕西常姓,咱们姓常的可不好遇见啊。"

那天因为我们同姓,师傅给我家的地板保养的特别仔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