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西行二十里至兰州府①。城东衢②路荡平③,直至坡下。目击园畦④丛薄⑤,点缀道旁,心为一畅。府城雄踞黄河南岸,五泉山在城南二里许,称名胜,游人不绝。城北黄流浩渺⑥,自西而东,有二十四舟为浮桥,束水若带,两岸铁索系之,复用集吉草⑦为巨绠⑧,维舟属桥,渡者如履平地。北岸多酒楼,开窗临水,南望城郭,林树如画。惟岸上山枯,草木不生,仅有番僧⑨寺宇耳。(选自清•祁韵士《万里行程记》)
注:祁韵士(1751——1815)为清代西北史地学奠基人之一。他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即28岁考中进士,32岁任国史馆纂修官,受聘纂写《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对中国西北及北方地区的民族史、地理学等均有一定素养。嘉庆初年因事获罪,被谪贬伊犁。他自京师起程,经170余日,计10700余里,到达伊江(今伊犁)。对沿途所见山川城堡、名胜古迹、人物风俗、少数民族情况等均一一作了记载,即《万里行程记》。
【注释】
①兰州府:清代行政区划单位,治所在兰州。
②衢(qú):大路。
③荡平:平坦。
④园畦:果园,菜畦。
⑤丛薄:草木丛生。
⑥浩渺:水面辽阔。
⑦集吉草:即芨芨草。
⑧绠(gěng):井绳,泛指绳子。
⑨番僧:指喇嘛。
【评析】
作者少即聪慧,饱读诗书,为乾隆时进士出身。他精通满文,曾编纂国史,为人耿直,官场受挫,得罪和珅,蒙冤发配至新疆伊犁,他没有低沉没落,而是与休憩闲暇之余,详细记录沿途的风土人情,随手投入书箧,日积月累就成立《万里行程记》,这本书成为后世研究西域历史重要的资料。
因为正直被贬官发配,这是很容易让人消沉的事,但是作者并没有怨天尤人,一味感叹命运的不公而无所作为。而是既来之,则安之,利用自己的爱好和学识,拿起笔来,记下沿途的风土人情,或许这只是他本人排解自我郁闷的一种方式,但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一份宝贵的史料。不管处于何种困境之下,那些真正的有识之士总会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最大程度上彰显生命的价值,这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中“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影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