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在中国历史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部封神演义更是把太公神化为斩将封神的众神统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太公又是怎样的呢?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属龙。也有说法是他生于公元前1211年,卒于公元前1072年,享年139岁,生肖属鸡。由于年代久远,暂时无法确定。

姜子牙是哪里人?封神演义中所说的海洲是那里?现在也是有争议,目前主要说法有山东、河南、陕西、安徽、山西这五省。其中山东就有两处在争他的故乡在自己那里,另外还有几处因为姜子牙辅助武王伐纣,后受封齐地,于是又多出了一处淄博的“姜太公祠”。因太公祖上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吕,姜尚,又名吕尚,这又多了个“祖封于吕”,于是又有了山西石楼和河南安阳对姜子牙故乡认定。山东省最著名的说法应该就是日照,依据就是《史记》中的“太公望者,东海上人”,也有说东海是秦皇岛,天津一带的,不一而足,甚至韩国也在抢太公的出生地,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崇已远超国人,从其八卦国旗可见一斑。从上面大家也可以看到世人对这位众神统领,万神之主的尊崇敬仰之情!

  太公年轻时遍访名师,拜于高人门下,下山后曾经穷困潦倒,娶妻马招娣,做生意赔得血本无归,被恶妇嫌弃,太公怒封第一瘟神,扫把星,中国术数体系中的铁扫星之谓也!年老时,因被纣王追杀,逃亡西歧,直钩垂钓于渭水之滨,以待天时,路人怪之,对曰,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錦鳞设,只钓王与侯。

周西伯侯姬昌 从羑里死里逃生回到西歧。励精图治,求贤若渴,一夜忽梦飞熊扑来,惊醒后占卜一卦,卦辞说:“此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西伯侯于是出访,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凤鸣岐山,必出圣贤,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亲自为太公拉车,太公也不谦让,闭目但查文王步数,文王中间稍休,接着又拉,体力终于不支放下车子,太公睁眼说,前后共808步,刚才我在測算西歧运数,应兴808载,后代史称西周和东周,文王因为礼贤下士,文墨精通,推演周易,被后世称为圣人,太公后来封其为南斗天同之星,为福德主。这以上为民间传说居多。

  

有关史料记载,太公博学多闻,文韬武略,易道精通,学究人天,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四处周游列国,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西歧,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吕尚也认为西伯贤德,又一贯尊老敬贤,且凤鸣岐山,西周当兴,于是同二位一起营救西伯侯,寻找美女奇宝,贿赂费仲,尤浑打道关节,以赎取西伯侯。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虽然太公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体上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西伯侯姬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就和太公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包括太公所精通的阴符经,后世所传奇门秘术,烟波钓叟歌,乾坤万年歌,皆出于太公之手,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皆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西伯侯姬昌为政仁德清平,尊老重贤,使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乐天知命,户户礼让谦恭。周礼被后代圣人孔子视为终生追求的政治理想,所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国有周公,世界大同矣!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世人尊称为天命所归的文王,且姬昌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矣!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拥戴文王,多半是太公精心谋划的结果。

  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即位史称武王。九年后,国富民强,于是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想东征商纣看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于是兵至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武王犹豫不决,感觉时机还不成熟就说:“再等等吧!”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以记之 。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暴虐无度,荒淫酒色,酒池肉林,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天怒人怨!武王见机又想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他砸了龟甲,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岂能因龟甲而错失伐纣之良机!武王于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这个甲子日也是60天一周,1949年国庆日也是甲子日,你说巧不巧,也许暗含玄机!进伐商纣。商纣军队军心涣散,在阵前倒戈,商纣王只身逃跑,登上鹿台,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为祭典阵亡将士太公建封神台,论其功罪皆位列神祗!


  武王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山东齐鲁一带封赏给太公,太公死时一百余岁,其子丁公吕伋继位|。太公在山东一带建立了姜氏齐国,直到东周末年齐桓公姜小白在位的时候,齐国成为强国,被称作春秋五霸之首!

历史上姜太公的传说(还原历史上的超级大能姜太公)(1)

历史上姜太公的传说(还原历史上的超级大能姜太公)(2)

历史上姜太公的传说(还原历史上的超级大能姜太公)(3)

历史上姜太公的传说(还原历史上的超级大能姜太公)(4)

历史上姜太公的传说(还原历史上的超级大能姜太公)(5)

历史上姜太公的传说(还原历史上的超级大能姜太公)(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