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人是古钱爱好者,文章为学习中对搜集资料整理而来,水平有限,自娱自乐,学习交流。码字不易,请多点赞关注,感谢支持!!!更多古钱币资料详见合集。
1 三国两晋220年,曹丕称帝建魏,国号为"魏"。
221年,刘备延续汉室,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两年后,刘备死去,留下刘禅。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
至此,中原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并没有统一的货币,因为天下三分,三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状况完全不同,所以货币也不尽相同。
1.1 曹魏五铢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明帝曹叡嗣位后为“丰国省刑”,于太和元年(227年)复行五铢钱。新钱形仿汉制五铢,遂称“魏五铢”。
魏五铢其径约2.5厘米,重3.4克左右。“五”字文笔弯曲而包上下横笔于内;“朱”头圆折,笔画粗壮似“肥字”蜀五铢,魏五铢轮廓清晰,钱形厚重,边廓压金。因曹魏币制相对稳定,除夹以“谷帛为市”,及至魏亡(265年)唯行五铢,两晋依旧沿用。
曹魏五铢钱形状与汉朝五铢相似,最具特色的便是其"外廓压五又压铢。"
曹魏五铢版别有:普通版别、四柱版(面上下、背左右分别有1个星)、面双柱版(面上下1星)、背四出版。
1.2 孙吴大泉
孙权称帝期间,连年征战,国库日渐空虚,而百姓此时还是比较滋润。但是百姓生活有滋有味,可是孙权却因为国库空虚,军费紧张,显得不太好过,有点脑子疼。于是谢宏提议:"广铸大钱,云以广货。"
"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大泉五百。
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发行了"大泉当千"。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1.3蜀钱
(1)蜀五铢
东汉末刘焉父子据蜀时始铸,三国时蜀汉刘备父子继续铸行。直径约2.1厘米,重2.5克。钱文字画肥,铜色发暗,以内外廓为最大特点,亦称“内廓五铢”。另有形制较小、制作粗糙的小五铢,为蜀汉晚期或私铸品。
(2) 直百五铢
直百五铢最初时钱体较大,而且比较厚重,直径在2.6cm—2.8cm,重大约8—9.5g。可惜后来因为财政紧缺,直百五铢的重量越来越轻,体型也越来越小,重量已经减小到2g—4g,最轻的更是不足0.8g,直径也减小到不足2.4cm。
直百钱有面文“直百五铢”和“直百”两种。
直百五铢面文篆书顺读,“五铢”二字略为瘦长而与汉五铢字样近似,“直百”二字宽矮,分别与王莽“小泉直一”的“直”和“契刀五百”的“百”字相同。面、背有内外廓,多光背,常见水波、星号等纹饰;少数背铭篆书“为”字,以示铸地益州犍为郡,被称为“犍为五铢”,系方孔圆钱中最早之记地钱。常背铸或背刻阴文和文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工”,“王”,“十三”,“七”等字或四出文。由于铸造工艺的缺陷,直百五铢普遍品相不好 。
除了"直百"、"直百五铢"以外,蜀汉还有"太平百钱"、"大平百金"、"世平百钱"、"定平一百"、"传形五铢"。
1.4两晋
(1)沈郎五铢
西晋主要流通的货币主要是之前留下的汉、魏五铢钱。
晋元帝司马睿称帝后,在公元318—321年间,吴兴沈铸造了一种新的钱币,上面印有"五朱"二字,直径在2.0cm左右,重约1.5g、铜色发白,是为"沈郎五铢",也叫"沈郎钱"。沈郎钱有“五朱”传形者;亦有极少钱文书为“五金”者。
(2)汉兴钱
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钱直径1.67cm—1.7cm,重约0.7g—1.1g,按照文字排列可分为两种:竖汉兴、横汉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