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河供水二期工程规划图(毗河供水工程正式通水)(1)

“农民专家”姚四海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他只读过三年私塾,却用一个碗、一个平板、一根筷子等简易装备自创水平仪,手工测量地势落差。从15岁到80岁,走遍五大流域40多个县市的1000多个村组,提交了600多份、累计数十万字的川中地区开渠引水方案及示意图……

他叫姚四海,是四川乐至一名农民。1993年,80岁高龄的他离开人世前,还在关心为干旱的家乡寻找水源。

2021年7月6日,毗河供水工程举行通水仪式。毗河水经人工河道,穿龙泉山、跨沱江,流过乐至县。通水仪式上,姚四海的儿子姚孝吉也来到现场,他感叹父亲的心愿实现了。

毗河供水二期工程规划图(毗河供水工程正式通水)(2)

“农民专家”外出寻水60余年

整理出数十万字资料

1913年5月21日,姚四海出生在乐至回澜镇五台山村,其父姚吉金为其取名姚祥富,寓意一辈子吉祥富贵。

但承载着父辈美好祝福的名字并没有为孩子带来幸福,原因在水。

乐至县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属川中降水低值区,十年九旱。当地流传,五台山村原来是沱江和涪江两条大河的“龙背”,要是哪个神仙能在龙背上开出一条水渠,把河水引上来,水就可以通过这条龙背,自上而下地自流灌溉。到那时,庄稼绿油油,儿孙吃水不愁……

经历过干旱的艰难后,姚四海决定走出乐至,寻找水源。

“那个时候,他就改名叫姚四海了,意思是走遍五湖四海。”姚孝吉回忆称,父亲决定外出寻找水源那年才15岁。

毗河供水二期工程规划图(毗河供水工程正式通水)(3)

姚四海整理的资料

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姚四海带上干粮,背上罗盘、地图、麻绳、弯尺上路了。沿途挑盐贩盐、给别人做木工,积攒盘缠。

此后60余年间,姚四海不断“出走”,整理了大量的水文资料。“考察记录200多本,在老家的一个仓房里装了几个大箩筐,收集了大量的水文资料。”姚孝吉告诉记者,其父认为,川中旱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水源没有从根本解决,成为主要矛盾;二是已建和规划的水利工程布局不合理,缺乏水资源的整体规划。

于是,从1973年开始,姚四海陆续整理出600多份、数十万字的川中地区开渠引水方案和示意图,向中央、省、地(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多水源组合引灌、顺山势走向开渠引水自流灌溉,从根本上解决川中地区干旱问题的建议方案。

1987年3月22日,姚四海被特邀参加四川省毗河引水工程学术论证会。作为出席学术论证会唯一的“农民专家”,姚四海宣读了《关于川中地区多水源组合引灌的建议》图文,引起震动。

毗河供水二期工程规划图(毗河供水工程正式通水)(4)

毗河工程正式通水

儿子曾将水带到墓前

不止是姚四海这样的民间人士在呼吁,此后,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努力。2008年,四川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年5月12日,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的重点项目——四川省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在资阳市雁江区宝台镇黄泥村宣布开工。该工程涉及成都市新都区,资阳乐至县、安岳县,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3市9县(市、区)。

毗河供水二期工程规划图(毗河供水工程正式通水)(5)

“他提出的建议比现在的毗河工程范围更大。”乐至县原县长王隆瑛提到,此前,姚四海提出从青衣江取水,现在是从毗河取水。经过一系列科学论证的毗河供水工程,走势基本跟他提出的一致。

此外,王隆瑛还透露,去年1月6日,在毗河供水工程试通水时,他在水渠边打了一瓶水,并电话告知姚孝吉,要将这瓶水带给他父亲。

毗河供水二期工程规划图(毗河供水工程正式通水)(6)

姚孝吉将毗河水洒在父亲姚四海墓前

同年清明节,姚孝吉回乐至给父亲扫墓,从王隆瑛处取走那瓶毗河水,敬献在父亲的墓前。

如今,随着该工程正式通水,姚孝吉感叹,父亲曾经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可以告慰其在天之灵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