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症或潜水症,因龙鱼头下尾上呈30-45度的游姿而得名。也会有些个体则是向上30度,身体呈弯曲状,背露出水面尾朝下。这两种病症,均是因为丧失了调节上浮与下沉的能力,龙鱼业内称为“浮潜失衡症”或“失鳔症”。
外科医生&鱼友对龙鱼进行了潜失衡症的外科治疗。
龙鱼术前
手术器械
术前准备
麻醉
开刀入腹,先用刀,后用剪。
探查膘的位置略偏下,正常的应该在肠子以上,但是很大很鼓。
用无菌空针将膘抽空后放于肠道之上
碘伏消毒后切口后分两层缝合,外层缝时难度不小,切口处掉鳞严重。
可吸收线缝合
涂抹日本黄粉
入缸
4分钟后
结果:鱼腹部恢复得很快也很好,但浮潜失衡没根治。
失鳔症主要的发病情况有三种:运输所致、龙鱼受惊,跳缸撞伤以致鳔移位、内脏器官受外来刺激或病变引起。
下图为龙鱼失鳔的解剖图:1为主鳔,2为副鳔
主鳔与副鳔的正常比例为4:6,图中的为2:8,很明显主鳔是爆裂后自行修复的,由于没得到及时的处理或操作不当,以致龙鱼长期失鳔,错过了使其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
失鳔的成因
运输所致的失鳔:
以15cm左右的幼龙为例。龙鱼从产地发货出口时,正常需要饿鱼7天左右,再打包、装箱上飞机。在这过程中,龙鱼饿的天数不够、每天换水量不足、天气变化、龙鱼打包后的呼吸急速和水温太高等原因都可导致龙鱼失鳔。此类病症,当龙鱼到达商家手中的时候,已经有大部分个体出现头朝下尾朝上的现象,其表现为鱼只下游困难,游姿失衡呼吸急促,鱼只的损耗率达70%—80%左右。
撞伤所致的失鳔:
该原因导致的失鳔,在30cm左右的幼龙期与成鱼阶段出现率较高。混养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单养。30cm的幼龙期,混养的龙群中的领头鱼已经明显出现,具地域保护的天性,追逐打架、食物燥热、水温遍高,都会引发龙鱼跳缸撞伤造成鳔脏移位。
常见的症状:
头下尾上,下潜困难,个体鱼只从水下急速飙上水面呼吸,再下潜并吐气,腹腔与肛门上的大肠处有明显的突起,这便是鳔受伤后,空气在体内不能排出,这在龙鱼混养过程中出现的机率相当的高。
内脏器官受外来刺激或病变引起:
这类病症发病起因不明,以混养出现率较高,也有是由于运输前后做的处理不当,该原因导致的失鳔治愈率低。龙鱼常以头朝上尾朝下,整体呈现弯曲状,并有腹腔肿胀积水的现象,此类是主鳔已经受伤破裂所导致,引起内脏病变;也有因撞击力过大引致的鳔、胆囊破裂。
失鳔治愈方法
龙鱼过水进缸后,如果发现鱼只精神萎靡、呼吸急速或已经有潜水的特征后,应果断将鱼只打包,装入袋内,一般情况下,袋内的水位应以,袋子放平后,泡过鱼背5cm左右为最佳。将龙鱼装好后,在袋内充氧,要把袋子的气压尽可能的加大,把袋子充得邦邦硬为佳,将打包后的袋子放到水中,等待2个小时左右,观察鱼只的状态,如果情况还不理想,应当在缸子里以纯氧加气,这需要约几天的时间,鱼只自行调节后就会消除。
此类情况与龙鱼打包发货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这种情况的龙鱼很少在市场上发现,因为商家会联系供货商退回这类有问题的龙鱼。注意:在市面上用袋子打包好,来出售的龙鱼个体,在打包后是很难发现并观察到龙鱼有潜水的症状,这类个体以绝对的价钱吸引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来处理掉,建议消费者到正当有信誉的商家中购鱼。
机械性撞伤引致的失鳔症:
发现龙鱼出现急速上水面呼吸后再潜水吐气的情况,首先要停食两天,每天换大量的水,加速龙鱼的新陈代谢,再用麻醉药将其麻倒,用食指与母指轻按其腹腔,以上下推挪。其目的是将其移位的鳔推回正常的位置,再者是将存在体内的气体通过按摩排出体外。这个方法要比手术的风险低、效果好,但不能一两次就能将鱼调节回来,每周定期一次,直到鱼能平衡为止。
注意:龙鱼的失鳔尽量不要以外科手术进行移鳔,这方法风险太大,手术后伤口缝合不好极容易导致发炎,而且水的渗透性强,透进腹腔后,龙鱼往往会因为体内积水溃疡而亡。
这类病的成因复杂,笔者也只接触过三个病例:第一个是因运输前饿鱼不足;第二个则是鳔受外力移位,气体囤积体内时间太长,错过了治理的时间;第三个是鳔受伤后引致的内脏器官病变或者胆囊破裂。
前两种情况不会引起龙鱼死亡,但这类情况要及时按摩引气排外,放入3%的盐水中静养,定期麻醉调节鳔的位置与排气,这需要有过硬的心理与毅力,因为不能短期内治愈。对于内脏损坏病变或者胆囊破裂的,笔者目前还没找到有效的治理方法,毕竟这类情况发生的机率较少。有关失鳔的病变症状根治,笔者日后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