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部《九阴真经》,江湖上人人想得,群起而逐。

经过数重艰难险阻才好不容易得到的,有人不明所里弃如敝履,有人奉若至宝不敢轻易启动,有人却学了个皮毛还处处被人欺负,而有人凭着些许章节却练成了天下第一。

可也有不少人学会并精通了自家功法,照样独步天下,如乔峰,如王重阳。

这是人的缘故,还是书的缘故?

或者应该说,得到和学会《九阴真经》成为天下第一的概率会更大一点。

留学的唯一出路(那请别把留学变成了)(1)

对于留学来说,不也是一样吗?有人挤破了头没有做好任何规划就往国外冲,结果在国外度日如年,不得不提前回来,回来后一事无成,靠啃老度日;有人却将自己走的每一步的目标和计划都考虑得清楚明白,等学业结束后,收到offer无数或者创业有成;有人虽做好了规划,却对于学习只是浅尝辄止,不做深入探讨;有人虽是留学,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享受生活。

在国内,留学人数一直都居高不下。根据教育部的信息公示,2019年度我国留学总人数为70.35万人;各类留学归国人数为58.03万人。从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2019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656.06万人,有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留学归来的待遇也相当可观。根据《2019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的薪酬水平数据显示,企业海归岗位薪资平均值为10996元(人民币,以下皆是),海归最近一份工作的收入平均值是11794元,72%的海归表示“留学收益达到及超出预期”;而2019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区间占比最大的是43.29%,为5000-7000,其次是3000-5000,占比为30.64%。由此足以对比得出,留学归国人员在获取优厚薪资报酬的优势非比一般。

在部分一线城市中,和留学生息息相关的福利政策有如下:

北京

提供落户北京市户口的机会;政府提供10万元企业开办费;提供短期周转性住所;可购买免税车一辆;获得北京市“特聘专家”称号的人士可获得100万奖励。

上海

可购买一辆免税车浦东创业;15万元创业资金浦江人才计划;最高50万元工作政府资助金。

深圳

留学生入户深圳生活补贴: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可购买一辆免税车;未成年子女入托、入中小学免费就读,并可优先申请,可报考市、区的重点中学的高中部;可申请租用市、区政府提供的安居房和留学生公寓。

当然,这些福利待遇都是建立在优秀海归人才的基础之上。什么是优秀?很简单,你会的是别人不会的,而且还被企业公司或是单位迫切想得到的,做梦都想的那种,而不是换个人都能做的那种(或者是从国内的985/211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能做得到)!

留学的唯一出路(那请别把留学变成了)(2)

优秀就是实用价值,没有哪项学术是能真正脱离市场单独存在的。留学归国人士能创造前所未有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换的价值和源源不断的效益时,才算是真的能体现出来。

那,留学到底是留什么?

一是视野。

这是思想和知识的交汇之处。有人能看得到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有人不仅看到了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还看清了海平面之下的万般景象;有人能看到漂亮的蝴蝶只是扇动了一下翅膀,而有人却能看到两周以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能掀起一场龙卷风;有人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有人“登泰山而小天下”。

自己能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所认知事物的局限性就是很大的进步,接着运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进行系统性思考:接下来要做的事、自己在改变认知上到底缺什么、又得通过你什么来改变这种认知,最后投入实际行动中。

在《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中指出,拥有“国际视野”取代“语言沟通能力”是留学归国人员群体新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在国内发展的主要优势。这个“国际视野”可不是单单掌握住外国语言,而是得具有国际眼光,能够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和广度上进行观察、思考以及做出决策。

二是能力。

这份能力是能让自己在任何国家的任何地方都能稳稳地生存下去继而造福当地民众以及服务国家的行为方法和准则。比如“一带一路”对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在《十三五规划的提议》中指出,“一带一路”要格外重视这些人才的培养:跨文化、政治法律、国际贸易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如在中泰铁路的建设和未来运营中,泰国首条高速铁路选择和引进中国技术,不管是在当地还是对于留学生来说,必须得拥有一批具备既懂汉语又精通铁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留学的唯一出路(那请别把留学变成了)(3)

但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留学市场产业化的加剧,“留学镀金”“留学混文凭”留学等于野鸡大学“等之类的无用论甚嚣尘上,甚至盖过了原本是秉着”自由、新潮、权威、能力“留学的真正含义。这着实有点让人无奈,中国有句俗话叫“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会有”,也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终选择权还是在留学生手里,根据经济全球化对于人才的需求,留学生终究会成长、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