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1)

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2)

原文回目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1、宝钗来在湘云身背后,也笑道:“我劝你们两个看宝兄弟面上,都撂开手罢。”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来戏弄我。”宝玉劝道:“罢哟,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就敢说你了?”

【评点】这一段天真烂漫,富有孩童情趣的小冲突多有意思。这四个人如果以宝玉为圆心,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姐弟、兄妹。在上一回,宝玉曾跟黛玉说过亲疏远近的差别。现在又多出了一个史湘云,从血缘上,湘云既与宝玉有关系,又与黛玉有关系。而黛玉、湘云却都和宝钗只是亲戚关系,而非血缘关系。

2、天方明,宝玉便披衣拖鞋往黛玉房中来,看到两个美女的睡姿。用她们洗脸的剩水,宝玉又让湘云为他梳辫子。

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3)

【评点】在湘云面前,也唯独在湘云面前,宝玉是真正自由和自然的。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这种自然,其实是不自觉向往很久的事情了,以至于他连洗漱都不在乎,就是要去看湘云。

看这两个美女的睡姿势、宝玉洗脸、梳辫子。伟大作家的伟大之处,也在于能够描绘出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作者在描写宝玉与众姐妹们的友情亲情的时候,经常能营造出这样一种童贞之美。以一颗童心表明他的审美理想境界。作者借这些细节表现宝玉眷恋童年的哀伤,大人的世界对他来说是一个伪装的世界。

宝玉要这种身体接触、亲密的感觉,这与性别无关,只与童年天真有关。这是孩子们异性间的相吸,是人性中的至乐至趣。湘云、黛玉、宝玉在一起,纯是天趣,一种情的来往,灵的交流。

他很自然地给湘云盖被子,很自然地央求湘云给他梳辫子,很自然地想吃湘云的胭脂,这一切,他做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无论在黛玉面前还是在袭人面前,宝玉何尝有过这样的状态?

3、宝钗与袭人一番对话,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评点】与宝玉的青春懵懂,以及湘云的幼稚活泼不同,袭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已经是个典型的成年人了。袭人认为,长大男女要有别,要有分寸礼节。宝钗是懂事的,成熟的,她和袭人一样,都是要长大的,甚至可以说已经长大了。宝钗听了袭人对宝玉的抱怨,暗自赞赏,对袭人有了好感。可是扪心自问,昨晚自己也和宝玉在一起,今儿一大早又找上门来,这是否有失分寸礼节呢。

宝钗和袭人虽然都只比宝玉大两岁,却早就步入大人的行列。她俩相互赞赏,结为同盟。宝玉心中妻黛妾袭的婚姻格局将出现变数。

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4)

4、一时宝玉来了,袭人拿班作势地生起宝玉的气来。宝玉呆了一回,自觉无趣,便起身下炕,到自己床上睡下。

【评点】在袭人的心目中,社会是讲规矩的,有游戏规则,一旦违背这些规则,就是与社会为敌,会落到相当不堪的地步。袭人身份上虽然是奴才和未扶正的妾,但年龄比宝玉略长,又是贾母派来的,宝玉本身尊重女性,这一切恰好可以拉平他们之间的社会距离。她和宝玉够亲密,够细致,够体贴,了解宝玉的喜好;她既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又善于和谐气氛,不和宝玉发生正面冲突;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社会来说,她识大局,又有很正的三观。

5、袭人宝玉禁不住起身问道:“我又怎么了?你又劝我?你劝也罢了,刚才又没劝,我一进来,你就不理我,赌气睡了,我何尝听见你劝我的是什么话呢?”袭人道:“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

【评点】如果长大注定痛苦,为什么不让不愿长大得到一点尊重,尽管它最终是一个悲剧?为什么不能率性地活出自己?以这样的立场来看宝玉的所作所为,你会有更多的宽容和体贴。

6、回自己房中。只见袭人睡在外头炕上,麝月在旁抹牌。宝玉听说蕙香的名是袭人起的,就给改成四儿,叫他倒茶来。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半日,只管悄悄的抿着嘴儿笑。

【评点】袭人不知道,宝玉接受她的是性爱,是无微不至的照护,仅此而己。真正的忠必须体现出人身依附关系,想主子所想,急主子所急。贬损自己取悦主人,才是成年人的懂事。

7、宝玉也不出房,自己闷闷的,拿书解闷,或弄笔墨,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自己看了一回《南华经》。

【评点】《庄子》是在人落寞失意的时候最容易读懂的书,因为现实世界里一切都是排行榜,总要分好坏、善恶、是非、真假,可是庄子却认为完全可以平等对待这一切。

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5)

8、看至此,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作续。

【评点】宝玉本是天真率性,无心而为,并没有杂念,他不明白袭人为什么这样。茫然间产生出世之想。因为喝了两杯酒,看了一回庄子《南华经》,忽然有了心得,于是趁着酒兴,提笔续写了一段似乎想要超脱红尘的文字,不分青红皂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把袭人、麝月、宝钗、黛玉都拿到一起说,设想如果把这些人都丢开,也许就没有烦恼了吧。

10、宝玉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和这簪子一样!”

【评点】她还在继续不懈努力,她的冷战战术卓有成效,宝玉到底还是反省了,赌咒发誓了,后来几天也确实改过自新了,袭人的气好歹消了。袭人对宝玉的教育固然费尽心机,最后还是个失败。事实上,袭人是贤臣,但宝玉却早于堕入迷津。

11、谁知黛玉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看见宝玉所续之处,不觉又气又笑,不禁也提笔续了一绝

【评点】黛玉气的是宝玉竟把自己与宝钗等人混为一谈,于是提笔续写了一绝,给予反驳,字里行间说他没有见识,不能知人...

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6)

13、凤姐之女病了。贾琏要搬出外书房安歇,勾引上多姑娘,一时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自此后遂成相契。

【评点】宝玉的意淫表现为纯情、纯净、全无杂念的对女子的各种的心灵体贴,彼此是青梅竹马之交,是小儿之间的天真单纯。而贾琏的滥淫则是如饥似渴地、不干不净地、一味如野兽般地发泄、出火。

14、平儿收拾外边拿进来的衣服铺盖,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绺青丝来。凤姐笑道:“傻丫头!他就有这些东西,肯叫咱们搜着?”说着,拿了样子出去了。

【评点】在王熙凤和贾琏身边有一朵俏也不争春的小花,不失为成人家庭生活中的一道风景。平儿是王熙凤的陪房,通房大丫头介于丫鬟和姨娘之间。平儿忠心事主,心无旁念;她心地善良、宽厚待人;她理智聪明,可爱可敬。后来她被扶了正,可见作者喜欢平儿,我们也希望她能有个好结局。

15、贾琏道:“哦,也罢了么,都是你们行的是,我行动儿就存坏心。多早晚才叫你们都死在我手里呢!”

【评点】通房大丫头本身就是一色。平儿拿到那缕头发,和贾琏有笑有闹即救了贾琏,又通过显示自己不和贾琏同屋效忠凤姐。平儿把这情当个笑话,这个姿态和做派,别人都做不到。她对贾琏婚外情看得很淡,息事宁人。平儿人如其名,有她则平。她明白此事一旦被凤姐知道,定会闹得人仰马翻,对大家都构成伤害。平儿既保护了贾琏,也保护了凤姐。事情闹大对她自己也不利,这也是自保。

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7)

16、凤姐便问道:“要说话,怎么不在屋里说,又跑出来隔着窗户闹,这是什么意思?”凤姐道:“你别走, 我还有话和你说呢。”。

【回评】两个二爷相对比的写法特别明显。宝玉和贾琏各自有妻妾的三角关系。而其中袭人与平儿的性格、行为模式,都由各自的环境所塑造,有着各自的逻辑。她们的对比很清晰准确。

袭人会埋怨宝玉不守规矩大清早跑到姑娘的闺房去胡闹,会给宝玉使脸色斗气,但这事要是搁在平儿身上,恐怕连问都懒得问。连老公和别的女人上床,平儿都没觉得是大事。和袭人不同,平儿早已懂得,她的人生不讲对错,只讲利益。她的利益首先是凤姐的利益,凤姐高兴,她才有价值。

平儿心里的帐很清楚,贾琏是她的丈夫,论感情也不错,但她是依附于凤姐的,在凤姐和贾琏夫妻利益一致的时候,她是他们俩的人,但两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她是凤姐的人,而非贾琏的人。袭人早晚会明白,忠的关键是你是谁的人,你如何表现你是谁的人?

贾琏和凤姐最大的利益冲突,无非钱色二字,偏偏这两个字,和平儿都有莫大关系。平儿一方面是凤姐的钱袋子,操管着凤姐的全副钥匙;同时又是贾琏的通房丫环,本身就是色。能做到谁都不得罪,完全靠她本身的认识通透清醒无比,以及她的时刻警觉平衡处事。

平儿既救了贾琏,还通过显示自己不和贾琏同屋的清白向凤姐效忠。平儿人如其名,一直在殚精竭虑地搞平衡,灵活机动抓大放小,口才便利态度温婉,既能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又能坚持凤姐的正确领导不动摇。平儿活得这么累,哪里还有空吃醋?

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8)

名家说红楼梦(张老师评点红楼梦)(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