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号称隶属于英国Abbingdon Music Research公司,主要从事万元(美刀)级别发烧音频设备的品牌。其中iDSD系列是针对移动便携市场的产品,凭借iFi在USB信号优化方面的深厚功力而备受老烧的推崇。

不过到了最新一代,iFi说要黑化君临啊~!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1)

这一代的iFi nano iDSD BL官方称之为“Black Label黑标版”,应用最新的iPurifier®技术以及平衡功率放大线路,在有效抑制数字信号失真和干扰的同时,较上一代nano iDSD提升了4倍输出功率,达到285mW/32欧(相比之下iPhone仅27mW)。

产品的包装基本沿用iFi的一贯风格,在正面右下角有几个主要卖点的介绍,包括支持DSD256、PCM384kHz硬解、LO输出等。当然最醒目的还是“Black Label”的标签,包括4倍输出功率、双重输出接口、支持MQA高清无损流媒体格式这几项新卖点。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2)

外观上,iDSD BL保持家族一贯的造型,铝合金外壳表面上下两侧有明显的折边,所有的接口都分布在前后两端。为了凸显“黑标”的身份,表面工艺改为氧化发黑 磨砂,凸显那份黑化君临的威仪感。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3)

iDSD BL在定位上更加着重便携移动,因此跟上一代LE以及放大版Micro iDSD相比,输出端口上直接采用便携耳机普遍采用的3.5mm音频接口。不过即便同为3.5接口,一般低阻入耳式耳机跟头戴式耳机对输出电压及内阻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iDSD BL分别提供iEMatch(入耳式耳机优化)和Direct(直出,适合大耳使用)两个接口。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4)

背面最左边是Line Out的3.5mm音频输出接口,而中间的拨杆式开关是用于切换两种不同的滤波方式——MEASURE是频率响应优化,用于测试时使用,而LISTEN则是最小相位Bezier滤波,更适合在正常聆听时使用。

在数字音频输入接口方面,才用的是USB 2.0 Type-A公头,方便配合各种手机OTG线使用,而且这个接口已经内嵌了iPurifier®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由电脑或手机端引入的信号干扰,并对数字信号进行重整合净化。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5)

平坦的底部有4个垫脚来避免跟桌面或捆绑设备摩擦,而且上面还印刷了机器的各种卖点,当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对MQA无损流媒体格式的支持,国外用户可以用更少的流量、更快的传输速度来欣赏Tidal上的高清无损曲目(其实是有损的,但对于支持MQA的设备来说已经很接近无损了)。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6)

跟更加知名的CHORD产品一样,iDSD BL也是有着“灯厂”的闷骚之心,在两个3.5mm输出接口旁边的指数灯同样会根据不同供电/解码状态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只不过看起来不像Mojo那么闪瞎眼而已。

其中DSD256时是蓝灯,至于传说中的MQA则是紫灯。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7)

iDSD BL本质上是为便携捆绑用的,但我试了一下用来捆iPod touch,因为机器本身太厚了,不协调,因此我更愿意拿来接Macbook充当小台机来用。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8)

iDSD BL本身内置了锂电池,官方宣称续航可以达到10小时。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iFi设计了一套操作逻辑,方便用户选择用内置电池供电,还是通过USB从前端取电。具体的做法就是如果在连接前端之前把iDSD BL开机,那么就是从内置电源取电;而如果是连接之后再开机,那就是从前端取电。

因为iDSD BL本身已经带有USB电源净化功能,所以基本不用为了减少干扰底噪而特意选择用内置电池供电。不过当用来连接移动设备时,还是需要先开启机器使用内置电源供电才行,不然USB口取电需求太大会被手机拒绝的。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9)

iDSD BL的DoP架构还是很不错的,BB DSD1793虽然在德仪的阵营中属于第二梯队,硬指标上也不如更常见的ESS9018K2M好,但在实际听感上所表现出来的差距却并不明显。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DSD系列是完全基于DSD原生解码而开发的,跟TI/BB旗下更经典的PCM系列相比,后者的DSD解码部分是在PCM处理的基础上后加上去的。即便跟自家的DSD1794A相比算是被“降维”了,但这颗DAC在进行DSD解码时的表现仍然不容小瞧。

具体听感表现上,iDSD BL在动态表现上跟采用ESS9018K2M的凯音N5ii相比确实要弱一个档位,特别是高频的延展性和控制力都是明显的扣分项。但除此之外,iDSD BL的中、低频表现是足以跟这个2K价位的国砖对手正面交锋的。而且相比ESS9018的“数码声”,iDSD BL表现出更加婉约、细致、柔和的听感,虽然在丰满度上还是有所欠缺,但对于1500定价的产品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10)

得益于iFi在这台“黑标”上全新的平衡设计LPF以及运放/功放架构,从完成DoP转换之后,左右声道的信号就分开独立处理,并在最终才合成输出单端模拟信号,iDSD的推力确实跟它的身板完全不成正比。

从实际测试来看,就算是IEM口用来推一般的入耳式耳机都已经是“湿湿碎”了,我比较极端地直接扔HE560在Direct口上测试了一下,居然也能推开个2、3成,动态和分离表现不比N5ii在平衡端口驱动下的表现差。

当然,用1K5价位的解码耳放来推5K价位的大耳,很多老烧肯定会拍死我的,但HiFi入烧本来就是螺旋式上升的,没人规定一定要先有台机才能入贵的大耳吧。何况iDSD BL推HE560跟HE400S还是能够明显听出差距来的,这就足够了!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11)

何况,iDSD BL本身可以通过LO口配搭耳放来进行使用。从连接学林IHFIF100-2018用于驱动HE560的表现来看,声音会变得更加灵动润泽,而且高频部分的控制力也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听一些小提琴的演绎时,无论是线条还是润泽感都发挥得更好。

事实上,iDSD BL 耳放确实能够胜任小台机的任务,就算是应付并不好推平板大耳时,它的三频依然给人工整、平稳的感觉,声场开阔且富有立体感,对于大编制下的各种细节表现也可圈可点。跟自身直推相比,此时的推力及控制力会更上一个层次,而且声音更加的饱满。

saber最新形态测评(黑化Saber君临iFinano)(12)

最后附个小彩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