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装影视作品中,人们时常能够听到古代皇帝的自称,例如“孤”、“寡人”等等,而最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皇帝自称,为“朕”,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康熙皇帝开创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而康熙皇帝在批阅奏折时,则喜欢在奏折上朱批——“朕知道了”,皇帝自称为“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秦始皇。

秦始皇是怎么想到大一统的(秦始皇为何要称自己为)(1)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于此同时,秦朝也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辙,从此之后,中原大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除此之外,秦朝也做出了许多的创新,例如修建长城、建立郡县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等等。

从历史贡献上看,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而当时秦始皇也自认为自己的功绩盖过了三皇五帝,于是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自创“皇帝”一词,寓意“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此之后,皇帝便是古代封建帝王的正式称号。

秦始皇是怎么想到大一统的(秦始皇为何要称自己为)(2)

有了称号之后,还要有自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夏朝的帝王自称为“后”,春秋战国时期的帝王自称为“王”,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秦始皇二十六年开始,便自称为——“朕”,一直沿用至清朝。

那么,秦始皇所采用的“朕”字,有何寓意呢?

首先,在秦始皇之前,朕并不是皇帝的专属称谓,而是“古者尊卑共称朕”、平民百姓也能自称为朕,例如,《离骚》中就曾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庄子》中也曾写道:“体尽无穷,而游无朕”,这里所说得“朕”,是我的意思。

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秦始皇要将“朕”字夺来,成为自己的专属称谓,此后平民百姓不能再称朕,在古代的皇权社会下,也不是不可以的。

秦始皇是怎么想到大一统的(秦始皇为何要称自己为)(3)

秦始皇之所以采用“朕”字作为自称,有两层含义,其一“朕”字也指代船只上的细微裂痕,因此,与“孤”和“寡”一样,是人君谦称。

其二,将“朕”字拆开来看,便是答案。很多人纳闷,将“朕”字拆开,不就是“月”和“关”吗?其实这里所说的,是“朕”的古体字,古体字的朕拆开,便是“舟”和“灷(zhuàn)”

秦始皇是怎么想到大一统的(秦始皇为何要称自己为)(4)

远古时期的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发展起来的,四大文明古国皆如此,而华夏文明,则是沿着母亲河黄河与长江发展起来的。沿河文明最为重要的是舟,有了舟便有了获取资源和出行的权力。除此之外,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于火的运用,在远古时期,保留火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灷”字,便是火种的意思。

在远古部落社会,无论是船只,还是火种,都是有部落中的首领保管,因此,“舟”和“灷”都是权力的象征,而二者组成的“朕”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这是李斯建议秦始皇采用“朕”作为自称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