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MAX。
我的第一台 iPad,是 iPad 2,2012 年 9 月购入。
因时间过于久远,找不到存图,放一张网络图片替代
当年买 iPad 2 的目的很简单:娱乐。
有次用朋友的 iPad 2 玩了几局切水果,一边玩一边震惊于 iPad 2 精准的触控反馈,于是几个月后用人生第一份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购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 iPad 。
它一直陪伴了我 3 年多时光。
我的第二台 iPad,是 iPad 2018,2018 年底搭配 Pencil 购入。
当时买 iPad 2018 的目的是想尝试无纸化学习,原因还有点“小聪明”。
如果购买 iPad Pro 又无法适应的话,折价成本太高,最后购买了 128G 的 iPad 2018。
没想到,买入不到一个月就后悔了——因为 iPad Pencil 太符合我的无纸化学习需求了,而 9.7 寸的屏幕对我来讲有点儿小。
这台 iPad 在服役 3 个月后,还是逃脱不了上架某鱼的命运,被降价 300 元卖出,算下来平均每月只需花费 100 元,想想都有点得意。
我的第三台 iPad,是 iPad Pro 2018(11 英寸),2019年入手。
通过各种渠道,我了解到很多能提升学习效率的 APP,一股脑把 iPad Pro 2018 “武装到牙齿”,各种 APP 都安装且尝试个遍。
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现了两个问题:
1.因为需要查看大量的 PDF 文档和书籍,11 英寸的屏幕对我来讲还是小了。2.过多同类型的 APP 反而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对比和反复使用上。
于是,iPad Pro 2020 发售的第一个小时内,我便毫不犹豫地购买了 12.9 英寸版本。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我精挑细选出 15 款 APP,其中 5 款工具类,5 款学习类,5 款娱乐放松类,终于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型 iPad Pro 2020。
我将用 3 篇系列文章为大家介绍这 15 款 APP,欢迎关注,持续阅读,共同进步。
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 5 款工具类 APP,究竟在 iPad Pro 上能发挥出怎样的能力。
一、石墨文档——至轻至简实力派
2019 - 2020 年度,我要把个人世界的No.1 APP 颁给石墨文档,它是我学习的“地基”级 APP。
简洁干净的界面设计,逻辑流畅的树状层级文件夹,丰富的文档格式,令人耳目一新。
我最常用的功能有两个:文档和思维导图。
每天早晨,我会用文档来大致规划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安排。
当天新建一个文档,用当天的日期作为名称,再用文件夹分类月份。
在回看的时候,直接用排序或搜索功能,就能迅速找到相应日期的文档,精准了解当天做过和备忘的事情。
利用文档功能栏上的各种功能,我把日规划文档分成三个板块:
待办事项 备忘 复盘总结,每个版块之间用分割线分开。
学习时,我较常用的是石墨文档的思维导图。
大部分教学类书籍都有逻辑非常清晰的大纲,整本书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一般我会先泛读一本书的某个单元,然后用笔划出章节、二级、三级纲的重点标题,接着仔细查看知识点,最后把整个框架整理到石墨文档的思维导图上。
为什么我特别喜欢用石墨文档的思维导图功能,而不是其它比较知名的思维导图 APP 呢?
1.石墨文档的思维导图功能免费2.导图保存在云端,查阅方便3.有思维导图、大纲视图和混合视图,复习时很方便
二、幕布——大脑浆糊克星
使用这款 APP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和石墨文档的思维导图大纲视图有点像,但又不像。
石墨文档的思维导图,灵魂在于“整理”,先做好思维导图,再生成大纲。
幕布的灵魂在于“梳理”,先做好大纲,再生成思维导图。
一字之差,大不相同。
幕布的设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没有文档类 APP 的多功能。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用 tab 、enter 、back 三个键,手指不离开键盘,就可以不被干扰地持续输出自己的思路。
没有 tab 是一级标题。
按一下 tab 是二级标题。
按两下 tab 是三级标题,以此类推。
同级转行用 enter。
升级标题按 back。
通过简单的按键逻辑,流畅地构建出事情的大纲,就可以非常清晰地梳理思路,点击切换到大纲视图,还能查看思维导图。
点击右上角按钮切换到思维导图
例如,如果你要做今年的学习规划,但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可以用幕布把学习分为若干个科目,每个科目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点,这些点怎么实施,实施的条件又有哪些,这些条件怎么满足等等,思路很快就清晰了。
当你的脑袋一团浆糊的时候,选幕布试试梳理思路准没错。
三、Scanner Pro —— 专为无纸化而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买 iPad Pro 就是为了无纸化学习,而很多教学类的书籍却只有实体版。
只好看实体书?每天背着厚重的一大堆书籍?
不,Scanner Pro 表示小 case。
Scanner Pro 可以非常方便的一页一页扫描书籍,它会在完成扫描后自动裁边、扭曲拉伸、增强对比度和清晰度,也可以事后手动裁切,最后把多张扫描图片制作成一整个连贯的 PDF。
和一般的扫描类 APP 不同的是,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考虑到了扫描实体书的各种需求。
例如,我喜欢把书的每个单元单独制作成一个 PDF,而每个单元的页数太多了,扫描的时候来了电话或者被家里的狗子打扰,难免漏拍、多拍,在拍摄书籍的途中,Scanner Pro 均可退回到预览页面查看拍到了哪里,根据情况选择重拍或删除相应的页面。
当我拍完整个单元,发现某一页拍得不好的时候,可以找到这一页,选择“重拍”某个指定的页面,这样就不用担心这一页排到 PDF 最后。
同时,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进入扫描的预览界面,都可以对页面修改编辑、自由排序、增加拍摄的页面,生成新的 PDF,而不需要全部重拍。
随时可调整
Scanner Pro 表示,无路可走的时候,还可以升维思考,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
四、GoodNotes 5 —— Pencil 的绝佳搭档
iPad 上,GoodNotes 、Notability 、备忘录三个 APP 在手写笔记方面一骑绝尘。
为什么最终选择了 GoodNotes 5 呢?
1.拟物风格很有场景感,配合 Pencil 有种拿出实体记事本写东西的感觉2.实在,不套路,原价购买 4,可以免费升级到 53.笔迹仿真度高,橡皮擦用起来很顺手
在 Scanner Pro 里做好的 PDF,我会分享导出到 GoodNotes 5,然后做笔记。
GoodNotes 5 的笔迹有钢笔、圆珠笔、荧光笔可选,笔迹的颜色、线条粗细都可自定义,套索工具可以选取笔记进行移动、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 APP 还能插入图形、图片、拍照、插入文字、白板投屏。
实际体验书写极其流畅,GIF 图卡顿是因为压缩的原因
无纸化学习和有纸化学习比,除了便携和易保存等优势,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
笔记可以写得天马行空,随时可更改或擦除,且做到了修改无痕化。
例如,用铅笔在实体书上做笔记,想要更改笔记,用橡皮擦擦除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有时候对某个观点的理解笔记完全写错了,后面修改起来是很麻烦费时,一不小心还会把纸张擦破了。
更不用说如果用中性笔之类的,涂改起来也会乱七八糟的。
实际体验书写极其流畅,GIF 图卡顿是因为压缩的原因
用 GoodNotes 5 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还不用担心没有空位写笔记。
有时候需要些大量笔记,实体书上空白位置很小,挤不下,写得密密麻麻的过段时间自己都看不懂了,而用 iPad Pro 的话,直接双指张开,放大 PDF 书写即可,后期复习放大观看同样很清晰。
丰富的笔记封面和文稿纸样式
五、MarginNote 3 —— 把书读薄
绝大多数教材的共同点是厚、重、杂,随便翻翻都能把人看晕。
但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考点也就那么些,大部分文字只是这些知识点的解释说明或例子。
绝大部分教材书籍都有极其严谨的内在逻辑,只要用 MarginNote 3,充分运用解构书籍的方法和思路,就可以轻松地把书读薄,提炼出知识点,把整本书做成一个思维导图。
同样是在 Scanner Pro 里做好的 PDF,分享导出到MarginNote 3,点击右上角的学习模式,PDF 就会变成左侧思维导图,右侧 PDF 的界面。(设置里可调整)
我们可以用 Pencil 框选出标题等大纲,放入左侧的思维导图中,一边读书,一边制作思维导图。
例如书名是思维导图的主题,每个单元或章节标题是二级主题,每个知识点是三级标题,知识点的定义、条件、背景等是四级标题。
书读完了,整个框架也就出来了,这个框架也就会印在你的脑海里,非常有利于第二轮学习和复习。
书读完,思维导图也做好了
之后,可以使用 MarginNote 3 的复习功能,像背卡片一样地去背诵知识点。
强大的复习模式
虽然都可以搭配 Pencil 做笔记,但 GoodNotes 侧重于“写”,以及给不需要太强烈的逻辑性的 PDF做笔记,比如背英文单词。
而 MarginNote 侧重于“理”,梳理出整本书的框架,笔记功能只用于辅助。
背单词显然用 GoodNotes 比较适合
个人非常推荐有学习需求的人使用 MarginNote 3 ,它能教会你一整套解构书籍的思维方式,当这种思路潜移默化地融入你的思考习惯时,今后拿起很多教材类书籍,你都可以非常迅速地在大脑里整理出书的结构,一眼看出考点藏在哪里。
写在最后
2019 年苹果秋季发布会播放了一个开场视频,结尾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
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and they'll do wonderful things.
随着 iPad Pro 通过垂直细分场景逐渐切入生产力领域,网上有关 iPad Pro 的生产力讨论也越来越激烈。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产力?
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现如今人们认为,生产力是人用行动创造价值且改造世界的能力。
所以请记住,生产力的主体,一定是人,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工具,工具本身是没有生产力的。
人的生产力的改造对象是整个世界,这就决定了有关它的行为定义是极其宽泛的。
写 Word 是,做 PPT 是,做大型工程文件是,PS 是,画画是,学习是,只要是能直接或者间接创造价值的,一切都是。
再具体一点,用笔电做 A 事情是,用 iPad Pro 做 B 事情也是,用手机做 C 事情也是。
如果作为主体的我们,总是争论“工具的生产力”这个伪命题,而不去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和场景,不去合理选择、取舍和搭配使用多种不同形态的工具,不去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那才是真正的“没有生产力”。
我是 MAX大爆炸,欢迎关注,下期阅读《用这 5 款学习APP,如何打造一台学习型 iPad Pro 2020?| 系列文②》
欢迎左上角点击我的头像,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