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日本人,却能背诵《孙子》十三篇。

他说自己长得像高仓健,他儿子形容他是《海贼王》里的路飞。

他几乎不穿袜子,却被人称作袜子狂人。

今天,蛙爷就带你来认识一下日本著名袜子品牌Tabio公司与靴下屋的创始人——越智直正

袜子王国(看越智直正如何成就Tabio袜子帝国)(1)

天选之子

1939年,越智直正出生在日本的甜橘王国——爱媛县。

在学校里,一上课老师就叫直正到后面站着。因为上课时只有他和老师是站着的,所以他一直认为自己在整个班级的地位仅次于老师。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进入袜子行业,就连去大阪的袜子批发商那里当学徒这件事,也是在他出发前一周,才知道的。

上初一的时候,直正犯错,被父亲训斥,父亲生气地说等他初中一毕业就送他去当学徒,两人大吵一架。当晚,他父亲突发脑溢血,半个月后便去世了。

直正初中毕业,家人当真要把他送去大阪当学徒。原来,直正父亲在去世前一年就给他安排好了。

15岁的直正,只身一人坐上了去往大阪的火车,开始了他的袜子生涯。

做学徒的日子并不像大阪的春色那样美好,天不亮直正就要起床给全店员工做早餐,晚上忙到深夜一两点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工资还少得可怜。让直正更难以忍受的是,店里的前辈对他处处刁难,嘲笑他的乡下口音,还把他当人肉沙包。曾经的孩子王,如今却成了受气包。

一周下来,直正就受不了了。他给乡下兄长写信,想要回去上学,哪怕夜校也没关系。很快,他收到了回信,信中只有一行字:“没有比山更大的野猪,没有比海更大的鲸鱼。

兄长是想告诉直正要坚持。他这一坚持,就是十三年。

地利,重要吗?

1968年,直正28岁,他一直期待着学成之后分得暖帘(即得到老板授权,独立经营一家分店)。而现在,他被开除了,连同他的两个部下。

直正当初与老板约定干到10年以上就可以独立。现在他已经是13年的老员工了,他说自己还是难挑大梁,愿意再干几年。而老板却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你是不是要恩将仇报,独立以后就要直接霸占我的企业了?”

直正百口莫辩。他的学徒时代就这样戛然而止。

没有钱也没有预先规划,没有任何创业准备,仅有那两个甘愿追随的部下,直正就这样创立了自己的企业——Tabio的前身“Dan Socks”,开始了袜子批发生意。

这条创业之路并不好走。原先与直正交好的工厂没有一家愿意和这个初出茅庐的“穷家伙”合作 ,有的还劝他回去向原来的老板道歉。

直正总说是“袜子先生”点名让他进入这个行业的,他相信“袜子先生”是绝对不会抛弃他的。

当时袜子中小企业都是120天结账制度,而他提出了每月现金结款的诱人条件。尽管这样使企业的现金流异常紧张,但总算是打开了局面,开始有工厂愿意合作了。

因为资金短缺,他没有把企业设在袜子批发商聚集的地区,而是选择了离那里有1个小时车程地方。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同行苦于高额办公室租金而关门歇业的情况下,直正的Dan Socks依然能够存活。

把企业取名为“Dan Socks”,直正就是想到自己是个男子汉,就用了“男”和“袜子”的片假名组合。Dan Socks最初也确实以销售男袜为主。但当行业巨头在男袜市场打得不可开交之时,直正果断地把目光转向了当时规模还较小女袜市场,尽管他是个对“时尚”二字一无所知的男子汉。

1982年,直正决定进军零售业务,在三爱的三宫店开了一家只有3.3平方米的小店铺。而对面的竞争对手,面积多达20平方米。但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不起眼的小店竟然屡屡创造破纪录的营业额。

两年后,第一家“靴下屋”在福冈开业,开业当天店铺里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所有袜子卖到断货,销售情况异常火爆。直正的袜子零售连锁店事业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

袜子王国(看越智直正如何成就Tabio袜子帝国)(2)

2006年,直正的儿子越智勝宽把公司名改为“Tabio”,他们还把店开到了英国、法国和中国,如今总共有近300家门店,。

但Tabio始终坚持“Made in Japan”,尽管在直正创业那年日本GDP就已经全球第二,尽管现在连中国制造业都开始向海外迁移(制造业四次大迁移:英国→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直正说,他的责任就是守护日本袜子产业。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何实现生产与销售相匹配,这个难题从学徒时起就一直困扰着直正。

当产品库存过剩,老板会训斥他:“产品可以带来利润,库存品只能带来亏损,这能一样吗!而你却给我带来这么多库存品!”

当产品卖断货,老板同样会训斥他:“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销量,就是因为你判断不准确才导致生产不足!”

只有做到完美预测销量才能将产品销售一空,但这是不可能的。就算像拉面店先接单再做产品,也不能避免浪费。

为了实现产销匹配,他花了20年时间构建出一套管理体系,现在Tabio的库存量一直控制在业界平均水平的1/10。

创业最初几年,Tabio的营业模式主要就是定期巡视合作店铺,确认库存之后及时补货。

有一天,高知县的德弘先生慕名而来寻求合作,而且愿意现金交易。公司那时正受资金短缺之苦,直正却拒绝了“送到嘴边的鸭子”,因为高知县超出了巡视范围,他只要想到袜子堆在货架上无人问津就替袜子感到可怜。

然而,买烟时偶然发现的面包订购方式给了直正很大的启发,他们也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了解各个合作商店里的销售情况。借此机会,他们迅速扩大了与远距离客户的合作,营业额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增长,还削减了许多差旅费用。

如此一来,总部确实可以快速掌握库存动态信息了,但直正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在三爱的金泽店铺调查库存情况时,直正和店长去咖啡店聊了大约两个小时,回来发现店长的女儿竟然还在盘点库存,而且据她说每次盘点货物都需要这么长时间。这让直正很受打击,他曾引以为傲的管理方法却给客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直正企图从书中寻找解决办法,在书店买书结账的时候,灵光乍现。可以像书店那样的在产品中加一张小卡片,结账时收回小卡片,以此来对产品的销售和库存进行管理。

也许现在你会直接告诉他用电脑,但那时,直正在电视节目上才第一次见到了计算机。

直正去了计算机展览会,决定购买东芝的计算机。当业务员来到直正公司,却发生了一段啼笑皆非的对话:

第二天,又来了一个岁数稍大的业务员,依旧没有带计算机来。

听到这里,业务员才恍然大悟,告诉直正冰淇淋和软件是两码事。

在那之后1年的时间里,直正终于将合作的店铺、工厂与Tabio总部联成一体,成功组建起一套强大的网络系统。类似于现在十分热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品质即王道

“做袜子是我最值得夸耀的事情,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做出能打满分的袜子。”

直正希望他做出来的袜子犹如第二层皮肤,给人带来“忘了穿着袜子”般的舒适体验。他坚持企业经营需要“王道”而非“霸道”,对Tabio来说,“王道”就是用合适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袜子。

直正说自己是袜子界的一朵奇葩,他会用牙咬来确认袜子的弹性,而且平时不穿袜子就是为了试穿时能够确认袜子材料、松紧程度、触感这些细微变化,多的时候一天能试上 300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袜子业界掀起了猛烈的价格风暴,“1000日元3双”的廉价袜子大受欢迎,许多企业因此获利。而Tabio受到巨大冲击,销量明显下滑。

不仅是客户和工厂,就连企业内部都吵着要生产“1000日元3双”的袜子,但直正坚决不同意,他反复强调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意义的价格战,像他们这种实力薄弱的小企业不能打无把握之仗

随着廉价袜子在市场上进一步渗透,一些企业一边要控制生产质量,一边在批发给零售商时大打价格战,很快就陷入了赤字。许多企业就这样走向了破产。

而当人们重新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时,订单就像潮水一样向Tabio涌来。

­

直正坚持在日本生产也是因为注重品质。即使使用相同的机器,也会因为丝线的悬挂方式或者织针的排列方法等微小变化而造成品质的千差万别。一些不可或缺的微妙技巧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很难准确传达。

为了坚守日本袜子的高品质口碑,Tabio为自己设定了高于日本工业规格(JIS)的行业内最高品质标准,因为直正始终记得一位前辈说过的话:“我们必须做出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袜子。

袜子王国(看越智直正如何成就Tabio袜子帝国)(3)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直正不是天赋异禀,他说自己但凡有点别的才能也不会从事袜子行业。

刚当学徒那会儿,直正每天都稀里糊涂地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也许是前辈们从早到晚的斥责,也许是老板说的一句“最可怕的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让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了。

回想起初中老师让他多看中国古典名著的建议,他就去书店买书,点名要买一本叫做《中国古典名著》的书,书店老板随手给他指了一本《孙子》。

每天工作结束,他就抱着汉日词典在帐房里偷偷看书,当时他甚至认为活着就是为了每天早上起来读一会儿书。

3年的时间,他已经能将《孙子》十三篇内容全部背诵,还读了《史记》《三国志》《论语》等名著。就算创业时更加忙碌、辛苦,他仍坚持每月至少读5本书。

直正说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都是受益于中国古典书籍。创业之初他会用孙子的“五事”(道、天、地、将、法)来分析自己的境况;打入女袜市场时他首先找到当时最知名的女装专卖店合作,因为“攻敌先攻将”;遇到员工犯错,他会反省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直正确实不聪明。企业初创时负债累累,曾一度高达7000万日元,要知道他的启动资金也才13万日元而已。

一次他去朋友那里还500万日元的借款,偶然提到明后天还要继续筹钱还别人800万日元。这位朋友当即让他把这500万带回去,并且愿意再借他300万。

但直正这个憨憨竟然拒绝了。他说今天还清500万然后改天再借和今天不还反而再借300万完全是两码事。他让朋友一定要收下这500万,第二天自己再来借钱。

直正还总结出了一套借钱秘诀,其中首要的原则就是“信守承诺”。连朋友都说第一次见到像他这么会借钱的人,不借给他都不好意思。

袜子王国(看越智直正如何成就Tabio袜子帝国)(4)

直正看起来是个仁爱和蔼的老头儿,实际上他可是个暴脾气。

80年代初,公司招聘了一名因小儿麻痹而导致一条腿无法正常行走的年轻人,叫中田勝治。直正并没有对他特别照顾,反而对他的要求更高,几乎每天都要大声训斥他。有时候连部门主管都看不下去了,问他是不是对中田太过严厉了?

每当这时候直正就会反问道:“我对他态度和蔼就能治好他的腿了吗?我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现在,中田就在Tabio的流通部门下属子公司,担任董事。

直正对待工作确实严格。曾有一家店铺经营者因为拖欠货款哭着跑到企业去找他,于是他去到这家店铺考察,却惊讶地发现店里毫无规律地摆放着四季各色的袜子。

直正花了3个多小时帮他们整理袜子,只留下适合当季销售的款式,并且告诉他们其余的可以退货。

一回到公司,他就斥责了营业部长和销售负责人,强调做生意不是把产品送过去再把货款收回来这么简单,要时刻关注店铺货架并及时把过季产品下架,始终要记得“三足鼎立”的经营理念——所有产品应该使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获得快乐。

但你能想到这样严厉的他会跟“顽皮”二字搭上边吗?

2008年,直正把接力棒交到儿子越智勝宽手上,自己退居二线。

他的儿子形容他父亲就像《海贼王》里的船长路飞,他说:“真实的越智会长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公司里带着草帽、穿着跑步衫和短裤,动不动就让大家放下手头工作跟他一起去钓鱼的人。”

作为一家企业的掌舵者,直正“勇”吗?在大家提议给零售店铺命名为“靴下屋”时,直正这个创始人却头一个反对。

“靴下屋”意为袜子店,把这个大家都在用的通称变成自家企业的名字实在是有些狂妄自大,用这个名字就必须肩负起整个袜子产业的重任,直正很担心自己能否做到。

直到今天,靴下屋已经上市,门店将近300家,年销售额高达10亿人民币,直正依然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敢当。

袜子王国(看越智直正如何成就Tabio袜子帝国)(5)

有句俗语叫做“一生、一事、一贯”。意思是说人在一生中只要坚持做好一件事就算成功了。

越智直正在他的自传中说:“大家一定要找到一件值得自己‘一生一贯’去做的事情,到那时,我的故事如果能够对你有一丁点儿的帮助,我就心满意足了。”

而这,也是蛙爷想对自己,和对屏幕前的读者朋友说的。


参考资料:

(日)越智直正著;周子善译 《一生一事:袜子狂人的极致创业与匠人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