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简书,我每天在简书里逛逛,看友友们的文章。我发现一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人发文的内容以“看淡”“难得糊涂”“知足安贫”“淡泊名利”等等。这种文化现象是近一段时间“躺平”现象的延续,是一脉相承的,是人们想赢,想争,却一败涂地的文化哲思。试问,谁不想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呢?只有官场,商场,情场失意的人才会说这种话。这是国人现代版的“阿Q精神”。我先解释一下“阿Q精神”吧。

大家都知道“阿Q精神”,曾经读书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文章。但是,很多人说不出“阿Q精神”,因为忘记了。鲁迅的“阿Q精神”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的别称,是自慰精神或者是自贱精神,学者概括为:就是阿Q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中国人是有这种精神的,而且代代相传,到现在还有“阿Q精神”的影子,只是淡化了,不那么严重,准确的说,精神胜利法中不再有自贱精神了,但有自慰精神,无奈于不可得,就自欺欺人、自轻、自解、自甘屈辱、自我陶醉等等。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传播影响别人,而这种失败又找到精神安慰的文章大大契合当下人们的心理,赢得集体麻醉,那危害就更大了。

我也是“阿Q精神”的病人之一,我喜欢看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还摘抄了不少精品佳句,说的都很对,但不解决实际困难,只是让不甘于平庸的心稍稍安慰一些。我看那些靠关系得利的人,拼爹的人都赢得那么顺利,于是乎劝自己认命,关系社会嘛!为啥认命?前不久我看了《“阿Q精神”》这部电影,我觉得好笑,好男儿当自强,要奋斗,要拼搏,要进取,我们没关系的人就自甘堕落?想办法解决问题,赢不得大,还赢不得小吗?学什么苏东坡,郑板桥,那都是官场失意之后的自我安慰,难道就让那些坏人、小人安稳滋润的活,然后你苟且于世?有一句话说的好,你不努力,就会把社会拱手让给坏人。其实,现代日本年轻人佛系,躺平的也很多,是社会发展高度饱和,年轻人没有太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实,中国目前也是如此。一个日本老父亲为此还拍了公益广告,激发年轻人打起精神继续奋斗,这是个难熬的时刻,中国年轻人也不能自甘落后。

这个网络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创新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词。它对传统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但也孕育着变革,它对年轻人要求更高,没有一定的见识和眼力就可能被这个时代淘汰。它提倡个性化的,民族性的,小众性的特色创造,没有一定的积累储备就很难把握机遇。所以想奋斗就得认真反思自己该怎么努力,而不是在那里劝导自己如何接受现实、安于现状,这不是一剂良药,而是安眠药,让自己睡不醒且放弃追求的安眠药。

现代人阿q(现代版阿Q精神)(1)

现代人阿q(现代版阿Q精神)(2)

现代人阿q(现代版阿Q精神)(3)

现代人阿q(现代版阿Q精神)(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