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现在怎么样了(我没有强大的自信)(1)

1981年,陈冲在美国学习电影制作,1998年导演了第一部作品《天浴》。 (受访者供图/图)

作为演员的陈冲是众所周知的,而作为导演的陈冲,被知道得很少。2022年9月9日上映的电影《世间有她》,陈冲是三个导演之一,另外两位是张艾嘉和李少红。这部电影讲述了困境下的情感故事,涉及婆媳、夫妻和恋人。

2020年5月,陈冲接到制片人董文洁的电话,希望邀请几位知名女导演联合拍摄一部电影。她最后决定讲述一对恋人被分隔两地的故事,“探索一下爱情这个最古老主题的最切近的表达”。

和之前所有她导演的作品一样,陈冲自己执笔撰写了剧本。她反复翻看同事们拍下的真实照片。电影里出现了超市的场景,她就找到很多超市的闭路电视看了一遍,想知道人群的稀密之类的细节。剧本原本写到下雨,用雨的渲染增加氛围,但后来了解到电影里设定的那天现实中并没有雨,她就去掉了这个设定。

“难道没有那场雨,故事就没有发生吗?感情就没有传递吗?所以,有没有雨不重要,但有没有情绪的传递很重要。”她说。

《世间有她》原定2021年“五一”档上映,后来延至2022年中秋档。影片剪辑期间,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在上海专访了陈冲。

“爱与失去是永恒的”

南方周末:这部电影的设置听起来有点像《霍乱时期的爱情》,你在处理这个故事的时候,从一开始就有很清晰的设定吗?

陈冲:接到制片人的邀请后,我在网上寻找了一个礼拜,最终这个被放逐两地的恋人的故事触动了我。女孩春节回北京看望父母,从此没能再见到封锁在武汉的男友。这个爱、失去与放逐的旋律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也因疫情无法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对被封锁在两个城市的恋人来说,手机屏幕是引起他们无限渴望的、比现实生活更有温度的东西。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人与手机的关系,尤其在疫情期间,人与人的交往、对世界的认识,都来自手机。人性的矛盾冲突,也都来自人们对网上消息的不同解读。我们似乎都是生活在手机里的一座座孤岛,屏幕中那个更吸引人的“现实”,显得比生活本身更为“真实”。爱与失去、生与死的主题是古老和永恒的,我的挑战是赋予它今天的、新的银幕叙事方式。

南方周末:原来有没有考虑过加入他们恋爱前史的段落?

陈冲:绝对不可以闪回,这个故事就是这两个人永远不同框,而且要让你深深地被他们打动,这就是我给自己定下的规则。

南方周末:在疫情时代,两个只能用手机视频通话的恋人,能说什么情话呢?写剧本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使你兴奋的呢?

陈冲:他们的对话其实都是很朴实的对话,是最日常的、最普通的对话,我跟丈夫也经常这样视频交流。这两个人在谈恋爱,早上一醒来视频了,晚上睡觉前也视频了,烧饭、刷牙的时候也视频,他们分开两地随便聊天,但是让人感受到两个人在一起的愉悦和爱,这是我的兴奋点。

南方周末:您怎么看待这个故事表达的情感基调?

陈冲:这是一个关于挚爱的故事。如果一个人能够这样爱一次的话,是很幸运的,不是每个人能够这样爱的。因为他拥有过真正的幸福,失去的悲伤升华后便是黑镜中的美丽。

南方周末:世间很多人,实际上内心对爱情不那么相信了,但是对爱情的观看、索取似乎还是很强烈。

陈冲:我们拍完了以后,几个主创爬了一次香山,爬到顶以后,看到很多人在写祝福的挂签。我说咱们也挂一个吧,我们几个就把我们对电影的祝福写上挂在那儿了。我在那儿仔细翻阅了一下,成百上千个挂签,有无数个爱情在里面,都是“某某某爱某某某”“某某某跟某某某永远”,超过半数,你能说爱情不在了吗?不可能。你坠入情网的时候,你能拦得住自己吗?连这点生命力都没有了,你也白活了。这个东西跟欲望还不一样,这真的是老天爷给你的一个礼物。

南方周末:茜茜公主,就是奥地利的皇后,她有绝顶幸福的资源、无限制的金钱,老公特别爱她,一生崇拜她、迷恋她,但是她不幸福。我不知道生活中的悖论怎么构成的,爱情是否在生命中是幸福的最大值?

陈冲:对,这是一个礼物,你不需要足够优秀或努力,你不需要做功课,你不需要搬砖,你不需要任何东西,它会来找你。也可能将来爱情不重要了,我不知道,我无法想象。干吗要拒绝这样一个礼物?我无法想象。

南方周末:易烊千玺主演的角色,一开始就设定是大学毕业两三年这个年龄段吗?

陈冲:差不多,大学时候认识,恋爱了四年,马上要结婚了,就是一般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最幸福的一个时期。拥有这个朴实的大学时代的恋人,最朴素的一个梦想是可以结婚,女孩子能穿婚纱,男孩子能把戒指给她戴上去。灾难的定义就是,最朴素的梦想都要被摧毁。

南方周末:站在一个遥远的视点,爱情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就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相恋。你的这部电影是放在特定的时空下,这个爱情故事发生了什么呢?

陈冲:其实电影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不需要道理可讲,爱情也没有道理可讲。不是说你看这个人跟这个人挺配的,跟这没关系。我要给你一个东西,我相信你会相信。

陈冲现在怎么样了(我没有强大的自信)(2)

陈冲执导了《世间有她》中的一部短片,讲述一对恋人在疫情之下两地分居的故事。 (受访者供图/图)

“我能看到自己不诚实的蛛丝马迹”

南方周末:你在美国学过导演吗?

陈冲:我学了电视制作,上了一点导演课,但那个导演课完全无济于事。其实电影是一个学徒式的工作,电影学院是后来的事。电影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现场学,学徒式的,跟师傅学的那种应该是更有用的。

南方周末:你执导第一部作品《天浴》的时候,自己动手去剪,那时候已经有强大的自信可以完成吗?

陈冲:没有强大的自信,只有强大的欲望。我不是一个特别自信的人,自我怀疑是我思想当中很大的一部分。

南方周末:但外人看你有很多成功,证明你有资格自己做。

陈冲:我永远都会觉得那是一种巧合,那是一种误会,那是把人糊弄了,我觉得这样,事实上也可能是这样。

南方周末:你去电影院看过自己的电影吗?

陈冲:很少。我有看过,但是挺难忍受的。我其实有个特别敏感的雷达,我能看到自己不诚实的蛛丝马迹,也许别人看不到,但是我完全看得到。所以看自己的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影并不是一个演员的工具,而是导演的工具,所以你是其中的一个棋子,你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不影响你觉得这个电影还不错。

南方周末:你几部导演的片子是因为你自己有创作欲望,还是资金找过来、外界找过来?

陈冲:都有,如果资金来找到我了,我没有这个欲望,我肯定不会去的。因为做导演对我来说,是挺辛苦的一件事,不是那么顺手的一件事。我不是一个天才导演,我也不是一个技术型导演,才华有限、技术有限,如果我还没有一个强烈的叙事欲望,那这件事情根本没法做了。所以肯定是要有强烈的叙事欲望才会去做的。

南方周末:你导演的电影都是你自己来编剧?

陈冲:我必须,因为这对我来说不难。我当然希望得到志同道合主创的意见和提示,还有很多大家共同做的资料,因为我觉得资料是给我写剧本最好的东西。但是剧本其实就是我闭上眼睛脑子里看到的那部电影,我先把它写下来,主创全部进入以后,它肯定会有改变。但是起先写下来的就是你脑子里看到的那部电影,所以没有那么难。

南方周末:你第一次站到奥斯卡舞台上是?

陈冲:《末代皇帝》。

南方周末:那一刻是有很大的满足感吗?

陈冲:也没有,我年轻时对工作、对这些事情都不是特别在乎,就在乎谈恋爱。其实工作,是给我一个机会缓冲一下,它一次次把我从感情的漩涡里拯救出来。

南方周末:你说过那时候的主业是谈恋爱,现在会觉得那些时光是一种浪费吗?

陈冲:不浪费。我不知道什么是浪费的,一个劲儿地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可能是有点浪费的。比如谈恋爱,如果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但那个事很荒唐或者错了,或者给你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我觉得仍然不能算浪费。

南方周末:你上过舞台吗?

陈冲:我不敢。

南方周末:为什么?

陈冲:因为我恐惧人群,我特别恐惧人群。

南方周末:中国国内电影确实很少上点年岁的女性角色,你自己有没有概念很厚实的女性角色?

陈冲:很少,太少了,尤其是目前的电影文化,崇尚青春,对女人的要求和标准仍然是……你知道吧。你的丰富、你的灵魂、你的复杂,它没有一个载体,因为你的躯体没有被接受,它在哪儿安家呢?

南方周末:你做电影会下意识要讨好女性受众吗,考虑她们怎么想的,还要不能触怒她们。

陈冲:你的责任是诚实,你的责任不是讨好,你的责任就应该是表达你自己。我拍电影,我从来不会考虑我应该为女性拍电影,我毫无这个负担。

“把这场戏放在真人秀里,怎么演都如同嚼蜡”

南方周末:媒体记者有时候会下意识把你的角色都连接起来,比如婉容、红玫瑰,可能角色里那些强悍的,能够争取自己权益的人,认为她们是女性主义的英雄,你会有这样的连接吗?

陈冲:我当时演婉容或者演《红玫瑰与白玫瑰》,或者演姜文的电影,我从来没有想过女性的权利、女性的地位、女性的任何,从来没有考虑过。

南方周末:你拍《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时候喜欢张爱玲吗?

陈冲:我喜欢张爱玲,但我不是一个张迷。

南方周末:女性作家里你喜欢谁?

陈冲:玛格丽特·杜拉斯,写《情人》的,《飘》,都是一些老的,还有波兰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8年诺贝尔获奖作家。我特别喜欢李碧华写的《烟花三月》。

南方周末:芦苇谈电影《霸王别姬》时说,李碧华的原版小说是一个二流小说。

陈冲:有时候一流小说真的改不了电影,你想想它已经一流了,你还能把它怎么样?就是要二流、三流的才能给它改成电影,让它更上一层楼。李碧华的书我并不太喜欢,但是《烟花三月》我看了,非常震惊。一个朋友送给我,我在火车上开始看,看到第六七十页的时候,我说有点难,这个有点太苦了,她说你坚持一下,会有回报的。我坚持看完了,极大的回报。只有长篇才能够给你这样的满足感,没有办法在任何其他地方得到,满足的同时又那么的遗憾,怎么看完了,太好看了。

南方周末:你写过你女儿9岁的时候,要的生日礼物就是书和游泳,读书这个传统是你小时候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吗?

陈冲:其实我小的时候没什么书,没什么好看的。我外婆有一个小箱子,里头有一些外国带回来的东西,有一些连环画什么的,董存瑞还是焦裕禄的传记,能看的东西其实特别少。我外婆有一套契诃夫的短篇,那时候已经不全了,就那么零零碎碎地读。因为他们喜欢读,我也喜欢读,我母亲那时候阻止我读,因为她觉得这个不好,最好做点功课、做家务、出去玩儿。我妈是一个医学科学家,退休以后就光看小说,喜欢看小说。这两天我还在看她的书架,中外书籍特全,王安忆、池莉、陈忠实,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得特别杂。

南方周末:你自己的阅读是怎样的,杂吗?

陈冲:没有一个规范的东西,也看过一些比方说言情小说。看马尔克斯的书,就很震惊,我那时候英语不好,刚到美国不久,《百年孤独》看得好累,查字典又不像现在按一下就给你解释了,我看得非常累、非常慢。我就震惊,书是这样写吗?所以很杂、非常杂。在国内的时候就看过,不知道从哪儿觅到了卡夫卡也看。

南方周末:写作在你的生活中占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陈冲:不重的比例。疫情期间因为关在家里,有这样一个奢侈,不是一个常态,不是说每天必须写。但是我喜欢文字,我隔离的时候就会写。我上小学、上中学都没怎么读书,中学读了还不到一个学期就去上影了。国内古典的书籍都没有看过,真正的教育是留学以后的。

南方周末:最近这几年国内好几档表演节目,你去参加过真人秀吗?

陈冲:参加过一个,没把我给羞死。有一次节目里让一个人演我之前扮演的婉容的一段戏,然后让我评论。我说这个怎么能评论呢,这个是不能评论的,因为无数个大师为我营造了这样一个环境和气氛。没有了电影本身的魔力,把这场戏放在真人秀里,怎么演都如同嚼蜡。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夏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