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

“当敌人在你的狙击射程内的时候,记住!你也在敌人的射程内。”看过电影《兵临城下》的观众,会对片中苏联狙击手瓦西里这句话留下深刻印象。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2)

狙击片的魅力在于,它复活了战争的原始意义:一对一,靠勇敢、智慧与意志,彻底打垮对手。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3)

狙击片最大化地激活了英雄主义,但也给自己“制造”了难度。因为狙击片不是一个人的戏,而是两个人的戏(加上对手)。铁锤只有砸在铁板上,才是震撼人心的,而砸在棉花上,便毫无声响。换言之,在狙击片中,如果把对手写得太软,它会变得毫无价值,可把对手写得很强,又如何才能把两个人串联起来?如何分配笔墨?会不会让观众产生“赞美敌人”的错觉……凡此种种,都是狙击片的创作之难。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4)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剧情来看,《瞄准》已经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它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故事,1949年,松江市解放,国民党保密局派出最精锐的狙击手“水母”(即池铁城,陈赫饰),密谋进行暗杀,在公安机关的感召下,民间高手、“水母”曾经的搭档 “牧鱼”(即苏文谦,黄轩饰)挺身而出。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5)

在一个似乎很难开掘出新意的题材上,《瞄准》创造性地套用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生一旦”叙事结构,创造出了更大的叙事空间、更快的叙事节奏。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6)

“一生一旦”叙事结构的长处

所谓“一生一旦”叙事结构,是明清传奇剧常用的双线式叙事结构。

早期戏剧都是单线叙事,直到元末《琵琶记》,才出现了最早的双线式叙事结构,它因此被称为“传奇之祖”。《琵琶记》将两条故事线平行展开,生、旦各领一线。这种叙事方法的好处有三: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7)

其一,传统戏剧演出时间不固定,同一本子,有的需演三天三夜,有的只用演两三个小时。双线叙事可长可短,演出更方便。

其二,叙事速度加快。双线叙事包含两个“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序列,一般来说,“发生”是平淡的,“高潮”是剧烈的,两线交叉,可以让全剧始终处于“高潮”状态,避免因埋扣、铺陈、下钩子浪费笔墨,全程都在拴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故事推着人走”。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8)

其三,人物更丰富。因故事量大、叙事密度高,更易表达人物的不同侧面。

不过,双线叙事也存风险,因故事太多太密集,两线需频繁抛接,想接得合理、不重复、不虚假,并非易事。在明清传奇中,常用巧合、偶然等方法,著名剧作家李渔曾批评说:“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因此提出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等创作原则。后人以为减少故事量即可,却忽略了,李渔此论的前提便是“一生一旦”叙事结构。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9)

“一生一旦”可用生活线捆绑,二人的遭际又分别融入故事线,大结局则必落在故事线上(如回归生活线,则成了“大团圆”,戏剧效果减分)。虽生为主线、旦为次线,但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桃花扇》,李香君最终跨到了生线上,主宰了大结局。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0)

在结构上,已领先一步

从这个角度看《瞄准》,则生线为反派池铁城,旦线是主角苏文谦。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池铁城必须先出场,且出场便杀人(是否有必要另说),这样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拉过来,将他视为控局者。相比之下,苏文谦出场更晚,且一上来便贴上亲情标签。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1)

明清传奇剧在搭建“一生一旦”叙事结构时,常采用所谓“戏胆”。所谓戏胆,指戏中的关键情节、脉络、要领等,一般是信物,比如手帕、玉簪等,在《瞄准》中,则是木头刻成的小鱼,它暗示着苏文谦曾经的代号——牧鱼。正是沿着牧鱼,公安机关找到破案的机缘,池铁城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2)

生与旦颇有前史,他们曾合作多年。池铁城作为领导,一直处于主动地位,他很少考虑苏文谦的感受,而苏文谦似乎满足于被忽略。通过追忆曾经,强势的池铁城反而被弱势的苏文谦一步步被逼进死角。这种旦线压倒生线的结构方式,创作者给了足够多的铺垫:池铁城虽经波折,性格却始终未变,苏文谦反而契入“U型情节”,即先处于高潮,继而落入低谷,在不断自我战胜中,又上升到“与下降时差不多的高度”。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3)

“一生一旦”结构的优点是更加自然,观众不会纠结于“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戏份分配不均”等问题,在加快叙事节奏的同时,基本不增加理解的难度。正如戏剧名家孔尚任所说:“君子为朋,小人为党,以奇偶计之,而两部之毫发无差……明如鉴,平如衡,名目传奇,实一阴一阳之为道矣。”但一味遵循,又会落入窠臼,所以《瞄准》又对“一生一旦”结构有所变形,既有陌生感,又不突兀。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4)

至少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剧情中来看,《瞄准》的节奏令人赏心悦目,审讯戏、追逐戏、埋伏戏、等人戏等都不新颖,可组合在《瞄准》中,却不显拖沓、自带悬念,体现出《瞄准》在结构上的成功。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5)

池铁城、苏文谦都是观众自己

传统“一生一旦”叙事结构必用男女,因男女反差更大。“兄弟戏”的张力很难超越“情人戏”,毕竟酷总是相似的,随着情节展开,兄弟二人会越来越像,一旦观众感到彼此难分,整个作品就会崩塌。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6)

为弥补这一短板,必须刻意拉大反差。

在《瞄准》中,两位演员做出了精彩阐释:池铁城阳刚、果断、霸气,骨子里却饱含着邪气;苏文谦阴柔、犹豫、谦和,骨子里却有一股正气。池铁城貌似专注,无所不能,甚至还是做西式蛋糕的高手,可他都是为技术而技术,沉浸在能力世界中,其中只有高高在上的自己。苏文谦虽婆婆妈妈、不露锋芒,却始终在追寻着意义,他试图做对的事,可在一个剧变的时代中,“什么才是对的”又给他带来困惑。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7)

表面看,池铁城是类型人物,苏文谦是典型人物。

其实,在“一生一旦”的叙事结构中,池铁城和苏文谦是一个人,是根据人类性格的两面性,加以极端化,再分拆成两个人。不论是池铁城,还是苏文谦,他们都是观众自己。沿着他们性格的脉络,观众可以深入两个故事中去扮演,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毕竟,每个人都是既铺张扬厉过,也韬光养晦过,只有加在一起,才算完整。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8)

池铁城与苏文谦作为人性的两极,创造了对偶式的精神世界。一个高高在上、香车宝马,另一个就要低调平庸、出入红尘;一个前呼后拥、弟子无数,另一个就要独往独来、甘于寂寞;一个雄心壮志、充满向上欲望;另一个就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越极端,审美效果就越强烈。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19)

在《瞄准》中,黄轩与陈赫表演的出彩处,在于他们都准确地把握住了苏文谦与池铁城的共性:他们都足够坚韧,充满自信,为了目标可以付出一切。

狙击手最终瞄准的,竟然是自己,所以《瞄准》能突破“一生一旦”叙事结构的短板,让两个男人的戏比男女戏更好看,这也给内置价值观提供了可能。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20)

节奏比剧本、表演更重要!

值得特别点赞的是,目前为止,《瞄准》的节奏是让人赏心悦目的。

对于叙事节奏,相关讨论已有很多,但究竟什么是叙事节奏、如何提高叙事节奏、叙事节奏有什么价值等问题,至今没有共识,只是业内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观众掌握遥控器的时代,大家随时可以切换。据统计,89.5%的观众因叙事节奏有问题而“弃剧”,相比之下,因演员表演太尬而弃剧,只占35%。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21)

可见,剧本差、表演差,不如节奏差更可怕。更麻烦的是,38%的受访观众表示,自己可能随时“弃剧”,剩下的受访观众中,45.5%表示,会在1小时内决定是否“弃剧”。

如何保持“长叙事”中的节奏感,已成创作者的必修课,遗憾的是,许多从业者一听到叙事节奏,以为就是画面更丰富、景别变化多、机位不断移动、剪辑频率高……这些固然可以带快叙事节奏,但正如苏珊·朗姆所说:“节奏的本质是紧随着时间的完成的后事件的准备。”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22)

节奏从来不只来自技术手段,它来自悬念,而悬念不是编造出来的,它来自情节。只有人物关系在特殊事件中发生反应,并引发连锁的结果,才构成情节。换言之,只有人,才是戏剧的核心,只有展现人的命运,反映人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才能真正实现悬念,才可能形成节奏。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23)

换言之,悬念在人物性格的延长线上,它能不能出现、是否有力量,全看人设是否结实,而这恰好是《瞄准》做得最好的地方——高手对决的背后,是两段个人性格成长史的博弈,是无数过去在这一瞬间的爆发,是一切以为死去的曾经突然复活,当意志力、才能、个性等已不足以决定胜负时,笑到最后的只能是心中的价值。

陈赫黄轩从海里冲出来爆头敌人(瞄准黄轩搭档陈赫演绎谍战狙击年代)(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