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劳多得”应该是以前工厂里面计件工资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口号。当时是为了打破大锅饭,体现劳动付出不同,所得也不一样的现象。这个在当时还是非常有积极意义。

职场趣事二十种(职场谎言众多多劳多得)(1)

就是现在,很多情况下,其实遵循的还是“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同一个岗位,你做的多,当然就是拿的多。比如相同的岗位,同样是做销售的,那销售业绩好的,拿的工资肯定高。送快递的小哥,送的件和收的件多,拿的工资当然就高。所以从相同的岗位来看,这个理念仍然有效。

多劳多得,从价值导向上是没错的。但是很多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成了领导给员工洗脑的口号,甚至成了一种欺骗的手段。被欺 骗多了,员工也就变聪明了,所以多劳多得被员工视为职场上最大的谎言。

在企业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家都不愿意多干事,为什么?因为职场不公。本不是自己分内之事,领导安排自己干,你没有拒绝,然后,不知从何时起,份外活就变成了份内事。可是,在待遇上并没有什么说法。别人不干,一分不少拿,你多干,一分不多挣。多劳并没有体现多得。

同时,不同的岗位之间,可能存在着与这个理念想冲突的地方。比如,管理岗和基层岗位相比,可能管理岗位比较闲,但是收入却比基层岗位高。这在职场中是现实存在的。同样一个岗位,在总部和在基层,待遇差别就非常大,而从工作量来讲,总部岗位比基层可能还清闲很多。这是分配机制没有理顺。

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待遇差别也非常大。比如大家都说的金融,电力和烟草行业,无论从事什么岗位,可能都比其他行业的待遇高很多。这就是部门利益作祟。

分配机制没有理顺,就导致“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甚至还有的利用这个理念为自己的部门利益争取利益。多劳多得本身没有错,但更多的偏向于投资方和公司管理者。当员工的工作整体上升了一个阶段,老板就会有种亏了的感觉,找借口降低支出。但是不管怎么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类似的分配机制肯定都会慢慢的纠偏,不会一直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