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屈原,一直以来我们有一个误会,就是以为屈原是因为楚国灭亡而投江自杀的,其实不然。屈原投汨罗江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而楚国灭亡在公元前223年,这中间相差55年。那么,明明楚国没有亡,还有一线生机,为什么屈原就投江了呢?他在绝望什么?

屈原是不是绝望得太早?他投江55年后,楚国才灭亡(1)

一、屈原很清楚,秦国用“蚕食”之法对付楚国

楚国本是南方强国,可是西方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比楚国更强大。秦国有一统天下之志,它对付楚国的办法就是二个字:蚕食。

我们来看看秦国“蚕食”楚国的过程:

前342年,秦国改革家商鞅领兵20万,夺武关,陈兵商洛,将整个商洛古道纳入秦国版图;前313年,秦国张仪以商洛之地600里为饵,诱使楚怀王破坏“楚齐联盟”,楚怀王明白上当后,2次兴师与秦军决战,皆败,折损精兵10万,失去汉中郡;前311年,秦国侵占楚之昭陵;前298年,秦国侵占楚国析及左右十五城,斩杀楚兵5万;前280年,秦将司马错侵占楚之上庸与汉北地;前279年,秦将白起攻楚,占邓、邪、西陵等地;前278年,白起一举攻占楚之都城郢都,楚顷襄王狼狈东逃……

总之,秦国是由北向南,由西至东,逐步向楚国的心腹之处挺进。

屈原是不是绝望得太早?他投江55年后,楚国才灭亡(2)

白起占领楚国都城郢都之后,楚国已失去半壁江山,他为什么不彻底消灭楚国呢?一是白起当时并没有这样的实力;二是秦国并不打算灭楚,因为一旦灭楚,就会在东方5国中造成巨大恐慌,会使得东方5国迅速团结起来,结盟对抗,这样就很难实行一统天下的计划了。

所以,秦国没有继续攻打楚国,而是继续消弱楚国,继续用“蚕食”之法对付楚国。

屈原对秦国这种“蚕食”之法是很清楚的,其主要作用,一是杀伤楚国生力军;二是侵占楚国领土。楚在精锐之师大量丧失,半壁江山被占领的情况下,东逃避乱,是支持不了多久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屈原很悲观、很绝望,不等楚亡便投江而死。

屈原是不是绝望得太早?他投江55年后,楚国才灭亡(3)

二、屈原以改革为神圣使命,但他的改革之路被堵死

由于屈原在文学上的成就太大,所以很多人单纯地把屈原看作一位诗人或者文学家。其实,屈原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而且属于比较严厉的法家一派。公元前317年,楚怀王支持屈原进行变法,我们来看看屈原拟定的改革措施:

1.奖励耕战;2.举贤能;3.反壅蔽;4.禁朋党;5.明赏罚。

这5项措施,第1项是从经济与军事两个方面发力,实行富国强兵;第2至第5项,则主要是从政治方面保障第1项能够实行。要命的是,第2项与第5项全部触及到旧贵族的利益,若真正施行的话,旧贵族与旧势力将会受到毁灭性打击。这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很相似,可以想见,屈原是多么想让楚国快速变革,以达到秦国那样的强壮程度!

然而屈原没有想到,楚国与秦国有所不同,楚国的旧贵族比秦国的旧贵族力量大很多,楚怀王对新法的支持也远远没有秦孝公对新法的支持大。

屈原是不是绝望得太早?他投江55年后,楚国才灭亡(4)

新法推行不久,以上官大夫、靳尚、子兰、王后郑袖为代表的旧势力便开始轮番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屈原坏话,楚怀王于是将屈原由“左徒”降为三闾大夫,并于次年(前313年)将屈原流放“汉北”。变法夭折。之后,楚怀王又启用过屈原,但不再信任他。公元前298年,楚怀王死,楚顷襄王继位,楚顷襄王又将屈原流放江南近20年,屈原改革的希望成为泡影。

而屈原是个以改革为“天命”的人,改革是他的精神支柱,没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屈原便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

屈原是不是绝望得太早?他投江55年后,楚国才灭亡(5)

三、楚顷襄王与子兰执政,屈原绝望

屈原在流放途中,仍然心系楚国。

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屈原心如刀绞,他特别想回国效力,可现实是,楚顷襄王与子兰这两兄弟执政,屈原结束流放回国都难,回国任职更是痴心妄想。

我们来看看楚顷襄王与子兰是什么样的人。

先看楚顷襄王。楚顷襄王,又叫熊横,或者芈横,名字虽“横”,性格上却是个习惯于“苟且”的国王。当时天下大势,楚国应该“联齐抗秦”,这也正是屈原一贯的外交主张,可是楚顷襄王却害怕联合齐国会得罪秦国。秦国利用楚顷襄王害怕的心理,提出秦楚联姻,楚顷襄王居然答应了,并于公元前292年迎娶秦国新妇,做了秦国的女婿。楚顷襄王还在公元前284年与秦国一道攻打齐国,夺取齐国的准北,完全得罪了齐国,断送了楚国自保的根本:楚齐联盟。

这样的楚顷襄王,屈楚就算回国效力,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屈原是不是绝望得太早?他投江55年后,楚国才灭亡(6)

再看子兰。子兰也是楚国宗室,楚怀王的小儿子,楚顷襄王的亲弟弟。此人的特点,首先是品行有亏,他曾接受秦国使者张仪的财物,在楚怀王面前帮张仪说好话。其次,子兰是个典型的顽固派、保守派,屈原在楚怀王支持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时候,子兰是反对得最为坚决的一个。子兰和靳尚还有楚怀王的王后郑袖三个人,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让楚怀王疏远了屈原。第三,子兰专门与屈原作对,屈原一生有二次流放,都与他有关。屈原第一次遭流放,是流放至汉北,据说是子兰在楚怀王面前鼓动的,还有史料说是子兰集团直接流放的;屈原第二次遭流放,是在楚顷襄王即位后,子兰又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坏话,致使屈原被流放至江南两湖一带,受尽苦楚……

屈原是不是绝望得太早?他投江55年后,楚国才灭亡(7)

总之,楚国朝堂上有顷襄王在,有子兰在,屈原哪里还有立足之处?何况他根本连回国的机会都没!所以他只能绝望地投入汨罗江中,到另一个空间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