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于饮茶人应具有的美德。“茶德”,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也可以指对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将茶德归于饮茶人应具有的美,从茶的功效到修身养性,及茶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让人简单、直接的了解茶德。

喝茶谈茶话(茶事闲谈茶德)(1)

饮茶十德

【唐】刘贞亮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刘贞德提出的饮茶十德,有对健康养生的理解,也有对人生哲理的阐述。如果说陆羽所言的茶德更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话,那么刘贞亮的饮茶十德,则将其扩大到了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

喝茶谈茶话(茶事闲谈茶德)(2)

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

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

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台湾茶文化论》43页“探求茶艺的根本精神”,台湾碧山出版公司出版。)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与茶相伴的一生中,将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为中国茶礼赋予“俭、清、和、静”的新内涵。

喝茶谈茶话(茶事闲谈茶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