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

有一种病,近年来在日本和中国都在呈现高发趋势,并且还几乎没法根治,就连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没能幸免……

8月24日,日本媒体就报道,首相安倍一周之内两次入院。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2)

到8月28日,安倍晋三首相正式宣布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要接受更多的后续治疗,已经不能够再履行自己的首相职责,在打破日本首相在职记录仅仅4天后,宣布辞职

其实,早在50多年前,安倍就被确诊患上了一种叫“溃疡性结肠炎”的疑难杂症,他也因此成为这种疾病在日本最有名的患者。

听起来陌生,但其实,“溃疡性结肠炎”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所以,这个“溃疡性结肠炎”到底是怎么回事?

1、很难根治的溃疡性结肠炎

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是安倍让“溃疡性结肠炎”走入了公众视野。

2011年,当时的安倍还不是首相,在日本的《消化》杂志上,他在一篇和自己主治医生的对谈采访中,作为一个病人,仔细向大家科普了一下自己的病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3)

2011年,在日本胃肠病学会出版的杂志《消化》上,安倍晋三采用与自己的主治医生日比纪文教授对谈的形式,向公众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病情。

在采访中,安倍说到,17岁,每到期末考试压力很大的时候,都会出现腹痛和持续腹泻和便血的症状,1周后,血便现象就会停止,又完全恢复了健康,当时就连医生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病。一直拖到大学毕业工作后,病情持续恶化,也是到这个时候,他才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4)

这种病在70年代的日本十分罕见,安倍的主治医生日比纪文教授回忆说,1973年他从医学院毕业的时候,庆应大学医院的患者只有10人左右,整个日本当时也只有1000人左右。

在崇尚高油脂饮食的美国,这种病的发病率就非常高:以前亚洲人吃粗粮多,所以发病少,而吃高油脂食物的美国病人就多,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0到20,由于其容易反复,患病率可达十万分之60,比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就有这种病。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5)

由于肠黏膜反复发炎,溃疡性肠炎最显著的症状就是会出现腹痛、便血、便脓,严重的一天上几十次厕所,有的还会休克。因为长期腹泻,一般的溃疡性肠炎患者还常伴有营养不良和贫血。

但遗憾的是,溃疡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时好时坏,并不能根除,有医生分析认为这种溃疡性结肠炎,有10%的机会在十年后开始癌变,而从患病至今,安倍晋三已经被这种病折磨了50多年之久

安倍晋三回忆说,自己在1996年众议院议员选举时感到特别的痛苦,虽然经常发生强烈的便意,但因为不能从选举车里下来,所以只有强行忍耐,很多时候忍得浑身是汗,异常痛苦。

到了2012年,安倍晋三第二次成为首相之后,繁重的工作使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症更加严重,2015年9月,日本《周刊文春》杂志曾爆料称,安倍晋三当年6月在洗手间吐血。其后,关于他吐血的新闻至少有四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因为首相使用厕所的频率越来越高”。他最高一天需要入厕20次。

也是从安倍晋三开始,日本民众开始真正了解到“溃疡性结肠炎”对健康的危害,不少医生为了表述方便,更是直接将其命名为“安倍肠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十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在日本和中国也在迅速提升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6)

2011年日本患者超过了13万人,美国则有50万人。而据庆应大学更新的数据,日本患者人数每年仍在以1万人的速度增加,在2015年达到约17万人。

这种病的病因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也仍然不甚明确,日本国内干脆直接将其定义为“疑难杂症”,但总的来说,它与高油脂饮食、自身免疫力缺陷,尤其是肠道菌群异常等因素高度相关

2、肠道菌群异常有多可怕?

在大家的印象里,肠道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与此同时,肠道也承担免疫功能,而这一切背后真正的大boss是寄生在我们肠道中的——肠道菌群

肠道中的这些细菌已在人体内居住了数百万年,以至于有一种说法认为,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细菌才是主宰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7)

美国著名的心脏病专家在《长寿的科学》一书中就讲到:人类身体中有90%的细胞是异体细胞,并且我们大部分的基因也是异体基因,也就是说,构成“我”的所有基因中有99%是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基因,根本不是人类基因

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心,但总的来说,肠道菌多数是奉公守法的好“租客”,这些菌群里绝大多都是与人长期和平共处的“共生菌”,一小部分是对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益生菌”,还有一小部分才是潜在的致病菌。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8)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不同的菌群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形成动态平衡。但是,当我们的饮食结构不健康、滥用抗生素,或者处于病理状态免疫下降时,就可能会引发肠内菌群失衡,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比如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往无菌小鼠肠道中引入了14种已测序的人类肠道菌,并让它们在小鼠肠道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适应,再观察这些菌群在小鼠经历食谱变化时的反应。

最后发现,长期缺乏膳食纤维的小鼠,黏液层厚度从原来的约110微米减少到了约20微米。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9)

在肠道免疫系统中,黏液屏障是肠道抵御病原菌的一道“长城”。当这道“长城”受损后,肠道内的病原便能够更容易地进入血液。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黏液层厚度的减少和细菌活动的异常将最终造成器官功能的减弱。

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为什么对于日本和中国来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反而越来预高,与此同时,肠道菌群还与肿瘤的生长有关,可能是一些胃癌以及其他类型癌症的肇因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0)

有点让人出乎预料的是,肠道菌群还会改变我们的大脑功能。近年的研究不断表明,许多生活在我们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菌群能够在脑-肠两者间建立信息通路。

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菌群不仅能够影响认知与情感,造成精神层面的失调,甚至还会影响大脑对信息的处理

2016年,发表于期刊《生物学论文集》(BioEssays)的一项荟萃分析中,研究者们发现,肠道中的细菌可以通过操纵你的脑,让你吃下不健康的食物,甚至让你感觉紧张和消沉,而这些都是细菌的生存环境优化策略的一部分。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1)

微生物能够修改迷走神经中的神经信号,改变味觉接收器,产生毒素让我们感觉糟糕,以及释放化学奖励让我们感觉愉悦,并通过上述行为达到操控行为和情绪的目的。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发现,肠道菌群在自闭症、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的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2)

数十年来,医生、家长和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大约四分之三的自闭症患者同时伴有某些胃肠功能异常,如消化问题、食物过敏或麸质过敏(gluten sensitivity)。

例如,2013年发表在《细胞》杂志的一篇论文中,马兹曼尼亚和几个同事用取自人体的脆弱拟杆菌饲喂有类似于自闭症症状的小鼠,结果改变了小鼠体内的菌群组成。

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它们的行为,使它们的焦虑程度降低,与其他小鼠的互动更多,表现出的重复性行为减少。

3、“吃翔”,真的可以治病!

既然肠道菌群对于人体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呢?

其实原理也非常简单,肠道菌群是由一个个活的、寄生在人体内的微生物组成的,如果体内菌群失调,把那些有益身心的小细菌重新给“请回”身体里不久就OK了?!

不过这也让阿信想到了很久以前在朋友圈流传的一个充满“爱意”的段子: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3)

所以,天底下,真有“一吻解千愁”这样的好事么?当然没有!

事实是,接吻只会构建起一个和对方相似的口腔菌群。

以此类推,要想获得一个健康人士的肠道菌群,真正正确的方法就只有:把对方肠道里的菌群吃到自己的肠道里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4)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吃进一坨健康的粑粑,就可以了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5)

又是粪又是菌的,是不是感觉更加不好了。

其实,这种疗法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

FMT疗法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来重建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而达到治疗腹泻、肠道微生物群落紊乱等疾病,这种方法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地治疗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6)

不过对于粪便移植来说,最简洁的方法是“吃”进去,但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用嘴巴吃,而是经由试管从病人鼻子移植到其胃部,如果接受不了这种方法,也可以通过结肠镜直接从患者的肛门反向输送进去

现在还有数种对粪便肠道微生物的给予方法,包括灌肠、口服、鼻胃管、结肠镜等等,一般应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移植。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7)

粪便移植的手术现场

对于粪便的处理相对来说就简单很多了,因为要尽量维持菌的活性,不可能反复地处理,否则会把菌都给折腾死了。一般就是用生理盐水把粪便化开,摇晃均匀直到完全融化,过滤一次即移植到患者的体内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8)

粪便移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能通过胶囊口服,再就是使用注射器从肠道中进行注射移植(FMT)治疗患者。

回到开头我们提到的安倍首相,据顺天堂大学知情人士透露给媒体的信息称,安倍首相在2018年间曾接受“粪便移植疗法”,据称安倍首相移植后,效果非常不错。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19)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捐献“粑粑”,目前,全世界只有6%的潜在捐赠者能通过筛选

目前需要接受粪便移植治疗法的患者,基本都只能靠亲友的捐赠来接受治疗。根据目前医学界通行的健康人捐赠粪便规定,捐赠者需要接受多项检查:

必须近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泻药、减肥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外,捐献者不能有任何已知的传染病、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的疾病。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20)

并需要接受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寄生虫筛查、胃肠镜检查,并接受肿瘤、免疫、炎症指标、传染病系列等多项抽血检查。

粪便移植虽然听起来略微重口味,但是它作为一项新兴的医疗技术,的确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虽然目前接受粪便移植的患者还不多,而且该技术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但无疑,今后,健康的粪便必将成为重要的医学战略资源。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21)

曾经,我们还在为:“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你吃那种”这种无聊的问题争论不休。但谁能想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它却成了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活生生的“救命题”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22)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23)

当然,如果不想自己的肠道菌群糟糕到不得不“吃屎”治疗的地步,我们还有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操作:

只要你选择肠道伙伴们喜欢吃的食物,肠道中的细菌种群就可以在数日内发生戏剧性的改变

医学专家认为,鉴于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的病理还不是很清楚,要减轻患病甚至癌变的可能性,最好的方法其实还是预防,主要从生活方式入手。

最重要的当然是日常饮食,以安倍晋三来说,他在这方面无疑就是个反面典型,据《朝日新闻》报道,安倍尤爱韩式烤肉,经常光顾日本烤肉店。2014年5月从欧洲出访回来,就去日本一家高级烤肉店,一个小时后又去相隔不远的第二家烤肉店,这种吃法,恐怕正常人的肠胃都受不了。

在《长寿的科学》一书中,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史蒂文·R.冈德里医生给出了一份“对肠道最好的食物”列表。

比如,富含益生元的蔬菜:山药、红薯、蘑菇、洋葱、秋葵、西蓝花、花菜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24)

另外就是低糖水果,并且它们几乎可以全年大量食用,比如,牛油果,它的果肉含有大量益生元纤维。

还有就是,青香蕉,虽然每个人都赞美香蕉,因为它含有丰富的钾,但它也富含你的肠道好伙伴绝对不喜欢的东西——糖。

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包含14克的糖,相当于31/2茶匙!但未成熟的热带水果的果糖含量较低,且含有抗性淀粉,这是你的肠道好伙伴喜欢大吃特吃的食物。所以,如果你能找到青香蕉的话,就都买来吃吧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讨论(日本首相因安倍肠炎)(25)

除此之外,还有小米、高纯度的黑巧克力和绿茶等,也是肠道菌群喜欢的食物,更多的食谱和具体摄入量,大家可以参照《长寿的科学》合理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