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与河北省相对应,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其中,就延津县来说,人口超50万,距新乡市区31公里在历史上,该地区因为黄河渡口——延津渡,所以得名延津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河南城区人口最多的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河南城区人口最多的县(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

河南城区人口最多的县

河南省,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与河北省相对应,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其中,就延津县来说,人口超50万,距新乡市区31公里。在历史上,该地区因为黄河渡口——延津渡,所以得名延津县。

首先,延津县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在地理位置上,延津县地处北纬35°10′,东经114°36′,位于河南省北部,黄河北岸,坐落于中原城市群核心腹地。西距新乡市区31公里,南望郑州93公里,东南至开封50公里,北距安阳130公里。区域南北宽45.5公里,东西长42.5公里,总面积886平方公里。由此,对于延津县来说,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就延津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先分属卫国、郑国,后成为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先属韩国,后成为魏国的疆域。

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设有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朝因为该地区多棘,所以设立酸枣县,隶属于三川郡这一建制。到了汉朝时期,今新乡市延津县一带仍属酸枣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延津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南北朝时期,将酸枣县并入小黄县,今延津县一带属之。公元580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恢复了酸枣县这一建制。在隋朝时期,延津县属属汲郡(郡治卫县,今淇县东)。

唐朝时期,延津县属河南道滑州(治白马,滑县境)。河南道,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公元1117年,也即北宋建立后,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酸枣县之所以改为延津县,是因为县境内有黄河渡口延津渡,知名度很高。《读史方舆纪要》载:“黄河横亘万里,其间可渡处,约以数十计,而西有陕津,中有河阳,东有延津。”足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由此,就延津县这一建制,始于公元111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贞祐三年(1215年)升为延州,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

最后,公元1227年,州废,该地区仍为延津县。在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延津县属河南江北等处行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延津县隶属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因有黄河相隔,延津县由开封府改属卫辉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到了1913年,延津县属豫北道。1928年,延津县直属于河南省。1985年,撤销新乡地区,设立地级新乡市,延津县属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延津县总面积达8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2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