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翠芬,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参演过《大红灯笼高高挂》、《孤儿泪》、《杂嘴子》等电影,《上海一家人》、《承诺》、《幸福来敲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庆余年》等电视剧。曾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凤凰奖等殊荣。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她是《庆余年》里范闲的奶奶,也是《知否》里明兰的奶奶。她送明兰出嫁,观众看哭,她与范闲诀别,观众又看哭。弹幕飞过一片:被奶奶承包了泪点……
她是曹翠芬,90后们现在才发现曹奶奶是一块宝藏,70、80后们笑了:我们早在30年前就已经被她圈粉——1991年的电视剧《上海一家人》里,曹翠芬演若男的妈妈巧珍,将上海一个家庭顶梁柱式的劳动妇女演得活灵活现。
时光荏苒,眨眼间《上海一家人》都快30年了。曹翠芬从上海移居北京也几乎要有70年之久,久到她都有点忘了上海闲话哪能讲——但实际上,伊却是滴滴呱呱上海人,生在上海,小辰光住在安福路春华里。
六七岁随父母一同搬家到北京,父母爱好文艺,她也耳濡目染,16岁就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预科班,18岁进本科。尽管后来才意识到长相不算老天爷赏饭吃,但曹翠芬还是很庆幸自己当年初生牛犊,敢想敢闯,才能最终从事这份让她钟爱一生的职业:演员。
和曹奶奶聊天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因为她太生动了,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采访一位演员能采访出“入戏”的感觉,多大牌的都不能——只有她,一颦一笑都戏感十足。难怪当年张艺谋看过她主演的电影《女人国的污染报告》,就决定选她作《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二姨太。
但曹奶奶的好,还不只是生动。作为演员,她特别认真,爱琢磨,懂创作。当年《上海一家人》剧组一个电话打到北京,让她收拾收拾第二天就去上海报到。一报到,就收到一摞剧本,让她赶紧看熟,没几天就要开拍。怕她来不及看完全部,导演就说“先看前8集吧”。曹翠芬急了,直到今天她还清楚记得当时急得都掉泪——演巧珍,只看8集剧本她觉得不够,不甘心,一个人物的发展从头到尾都有脉络、有伏笔,不知道后面的情况,只是看8集演8集,她觉得心里没底。
这部电视剧曾在一代人心里留下烙印。我说,有一个镜头印象特别深——有一回奶奶(陈奇饰演,不久后大家就会在《囧妈》里见到今年已经92岁的陈奇奶奶出镜)卖破烂换来一块麦芽糖,家里孩子每人都分到一块,唯独寄人篱下的养女若男没有。隔着屏幕都闻到心酸。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巧珍找到若男,对她讲:“你嘴巴张开”——然后她把一块麦芽糖丢进若男嘴里。隔着屏幕又感受到了甜蜜——这大概是最早的给观众“发糖”?
曹奶奶说:其实这个桥段原来剧本里只有台词“奶奶年纪大了,糊涂了,你不要在意噢”,没有留糖喂糖的动作。但是她觉得不够,巧珍不是一个只会用好话来哄孩子的人,她要有实际行动来心疼若男,这半块糖不管是从哪个孩子嘴里抠下来的,都要由她亲自喂给若男。
别说是演主角要动脑子,就算是几分钟的配角,曹奶奶都当一回事——范闲奶奶这个角色出场不过2集,加在一块也没有十分钟的戏,却让观众记在心里,不是没有道理的。想当初我看了十集才慢慢摸清范闲身世,曹翠芬也花了好大功夫去看剧本——不只是前2集的剧本,而是要了解范闲后来的发展,他的真实身份。所以到最后,她演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慈眉善目舍不得孙子的老奶奶,而是一个怀有城府、在家里自有威严、外松内紧的长辈。她送走范闲的一幕戏,最打动我的还不是欲语还休转头垂泪,而是她望向范闲的最后一眼——仔细看,亲情伦常舍不得之后,还有一丝相信范闲此去必定天高海阔大有作为的意思。
打动我的,是虚岁已经77的曹翠芬,对角色塑造依然一丝不苟,毫无懈怠。真下功夫,真讲究。
这么大年纪拍戏,一定是辛苦的,更何况剧组的拍摄环境很多时候都比较恶劣。拍《知否》时,剧组租用了一个5000平方米大的木工棚,通风极差,被甲醛熏得常常忘词。身上要穿5层衣服,穿到第4层的时候第1层都快湿透了。
和朋友们在一起
纵然如此,曹翠芬还是乐在其中,珍惜每一次塑造角色的机会。采访时,她正在北京和刘佩琦合作一部名为《嗨,什刹海》的电视剧,每天早晨8点到晚上6点都在赶戏,为了保持剧中的情绪,她住在酒店,戏不演完不回家。
新民周刊
策划 | 钱亦蕉
采访拍摄 | 阿布
制作 | 贺信
编辑 | 龚紫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