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格子铺吗?
小编还记得,
以前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在格子铺买些小玩意儿
精美的笔记本,小饰品,小钱包,小玩偶……
统统到碗里来。
而如今,商圈几乎都很难看到格子铺的身影了,
仅有的格子铺商家老板也是频频叫苦。
拿杨家坪金鹰女人街来说,
格子铺老板坐在门口低着头玩手机,
冷冷清清,没有一个顾客……
想当年,这个商场曾经有7家格子铺,
如今仅剩下2家还在苟延残,
究竟是什么让格子铺在这几年相继消失.......
格子铺
格子铺是一种寄售形式的小店,店内摆满货柜,货柜分成许多尺寸不一的小格子,租下格子间后,就把商品摆放在此出售,平时主要由店方照看经营。租赁方根据柜子的位置和大小向店主缴纳租金。
反转
曾经辉煌而今落寞,营业额月跌3万元
杨家坪金鹰女人街一楼有一家经营了7年的格子铺,算得上第一批赶上潮流的。
不足10平米的店面里,竖立着一排排一行行一尺见方的小格子,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多为化妆品、饰品、钱包、钥匙链等小玩意儿。
格子铺店主苏先生坐在店门口,看似很清闲,“没啥生意,今天都还没卖出去几件东西”。
“我以前是做银饰的,但是门面小,竞争大,恰逢2010年格子铺开始流行起来,也比较新潮,我就开始改做格子铺生意了。刚开始,生意很好,可能是格子铺这种寄卖模式比较新颖,卖的东西又多,每天都有很多人来逛。”
苏先生告诉记者。“过了几年,生意就渐渐冷清了许多,或许是新鲜感过了嘛,现在大家又都爱网购”。
2010年至2013年期间是这家格子铺生意最为火爆的时候,当时一个月的营业额高达4万,而如今一个月的营业额只有1万出头,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以前生意忙的时候,加上请的两个店员,我们三人都忙不过来,现在就我一个人还绰绰有余,每个月的净利润只有3000左右,就只够给自己发工资。”苏先生自嘲到。
出局
并非个例,格子铺普遍经营困难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走访发现,苏先生这家格子铺不是个例,位于解放碑轻轨名城店的一家格子铺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提及格子铺的经营状况,老板满脸愁容:“生意特别差,这些商品已经摆了很久了,依然卖不出去,我们这个门面都已经打算转让了”。
同时,记者走访了杨家坪地下商场、解放碑金鹰女人街、黄桷坪美术街这些格子铺曾经的落脚地,如今却连一家格子铺的身影都没有看到。
就重庆来看,格子铺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苏先生表示:“辉煌时期重庆一个商圈的格子铺少说就有10家,开在我们杨家坪金鹰女人街的就有7家,现在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2家了,其他的要么关门大吉,要么已经转行。”
原因
租金、创新意识、网购冲击、质量……
格子铺从辉煌走向没落,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苏先生直言:“门面租金太贵,刚开始做格子铺的时候,我这店铺的租金一个月是320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6300一个月,我工作一个月,前20天赚的钱只够付租金了”。
另一方面,格子铺以前就是求新求特色,而现在时代发展太快,新的东西越来越多,而格子铺的商品依旧没什么变化。如果一直没有创新,格子铺很难走下去。
记者又了解到市民的看法,一位姓刘的女士表示:“现在买东西基本上都在网上买了,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格子铺卖的东西在网上也可以买到,价格还更加便宜”。
另一位李女士同样表示很久没有逛过格子铺了,“格子铺的产品良莠不齐,小饰品还好,但是很多化妆品不知道是真是假,我更愿意去大一点的专卖店买。”
门面租金贵、缺乏创新、网购冲击大、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都限制着格子铺的发展,那么格子铺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专家支招
格子铺如何求生存
网络图
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教授蔡继荣表示:“一方面,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等技术发展下的商业模式变革对实体业态经营形成挑战,而且这种变革将进一步发展,不仅是格子铺,传统零售业也都将面对互联网 所催生的新业态的挑战。
另一方面,格子铺面对着消费行为变化的挑战。新商业模式同时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加之消费需求内容优化、需求层次升级、收入水平提高、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以及宏观上人口结构变化等都影响格子铺的生存”。
对于格子铺未来的发展,
蔡继荣教授提出了三点意见:
1
特色发展,包括适当选址、适当商品、针对适当消费群体的特色精巧发展;
2
注重品质,包括商品、店铺、陈列等方面的质量;
3
现有铺面的转型,结合电商等的商业模式转型。
文·图/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见习记者 李微
编辑 Emily
Shirley乐乐
———重庆商报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