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甜手作做古风小屋(慢手作自然手绘)(1)

饱受回南天之苦的深圳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湿和看不见的远方”。看,深圳人多有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既然到处是湿的,远方看不见(其实近处也看不见),那就只能窝在家里喽。爱花爱草的人可怎么办呢?没关系,回南天忍一忍就过去啦,只要心中有草木,生活当然还是花红柳绿的,因为,我们可以画画儿(向@颖儿 学习)。

这是我和女儿今天上午合作完成的,主题是“我的花儿”,画的是我们购买花草种子,在阳台上精心地播种、浇灌,看到种子发芽,最后收获各种各样花儿的流水账。构图和绘画全部由七岁的女儿完成,我帮她配了文字。

花甜手作做古风小屋(慢手作自然手绘)(2)

过了一段时间,种子发芽了。虽然经常能看到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发芽、开花,但我们从未感到厌倦,每一次看到破土而出的新芽,我们都像看见奇迹一样兴奋。

taotao观察到,这些小芽形状、色彩不一,有的是传统的豆芽瓣形状的,有的是两个爱心拼成的“小蝴蝶”,还有的小芽裂开成很细长的“羽毛”。它们分别是凤仙花、牵牛花和羽叶茑萝。taotao观察过后全都记住了,把它们画了出来。

花甜手作做古风小屋(慢手作自然手绘)(3)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芽长成了成熟的植株,慢慢地,阳台上开出了第一朵花、第二朵花......终于有一天,我们的阳台成了一个小花园。

牵牛花是每年都种的。taotao最喜欢的事情是,早晨跑到阳台上看看牵牛花开了没有,比比她和牵牛花谁起得更早。牵牛花是“起床”很早的植物,总是在第一缕晨曦刚刚照到大地时就已经悄然开放了,等到太阳逐渐升高,牵牛花就又悄然卷起了小喇叭,它短暂的使命就此结束。日本人崇尚这种安静而短暂的美,称之为“朝颜”。

关于阳台上的牵牛花,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夏日周末的早晨,沏一壶绿茶,拉开帘子一看,阳台护网上满架牵牛花,每一朵花在早晨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真的,每一朵牵牛花在清晨不强烈的光线下是亮晶晶的。

右下角的向日葵是taotao对今年夏天阳台花园的期待。几棵向日葵的小苗获赠于yoyo。向日葵小苗来到我家之后,一直是阴天,半个月没见太阳,之后又经历了移栽(从纸杯中移栽到泡沫盒子里),我们非常担心它们撑不过去。不过还好,这几日下来,它们在泡沫盒里长得好好的。我和taotao都很期待它们开出金黄色的花,露出像太阳那样的笑脸来。

另外,taotao在画向日葵的时候还问我,妈妈,要不要把中间长葵花籽的部分画成斐波那契螺旋啊?看,如今她也知道斐波那契螺旋了,因为我的每篇植物随笔她都看:)

外围的大花边框也有一处小细节——一个花瓣变成了一条青虫。那是因为“Y”的笔画拉得太长,占了花瓣的空间,花瓣没地方画了,怎么办呢?taotao就给来了一条吃得饱饱的横卧在那里的青虫。孩子的变通创意,总是很萌呢!

没有上色的铅笔线稿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我的感受是,这种生活日志型的小画儿或许很不专业,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得@颖儿 老师说过,她画完松塔,发现了斐波那契螺旋;她画完盛放某美食的竹编垫子,就学会编席子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当你观察的角度、深度、层面不同,你看到的、体会到的,将完全不同!

而画画,我想,它也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作者简介:陈超群,女,江苏常州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现任职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爱好博物文化,坚持观察、拍摄和写作,微信公众号“自然随笔”,在《南方教育时报》撰写植物随笔专栏,在《科技日报》、《大学生杂志》、《少儿科技》等发表博物文化类随笔、摄影、童话多篇。

陈老师的个人公众号:自然随笔(微信号our_nature)

转载自:“凹凸智慧社”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