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蛙
大片来了!
国内院线惨淡的空窗期终于结束,因为来了部好莱坞大大大爆米花。
谁?
大恐龙,大恐龙,大恐龙。
《侏罗纪世界2》
距离第一部《侏罗纪公园》上映,已经整整25年。
1993年斯皮尔伯格拍出了两部电影,一部影史经典《辛德勒的名单》,另一部就是这个《侏罗纪公园》。
这两部一部艺术,一部商业,都是各自领域中极致的成功。
《辛德勒的名单》不必说,今天说说这个《侏罗纪公园》。
在《泰坦尼克号》之前,它一度是影史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开启了商业大片的新纪元,更可以称之为CG特效大片的鼻祖。
《侏罗纪公园》上映后,先后出过《侏罗纪公园2、3》两部续作,但这俩口碑都很一般。
所以2015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属于系列重启,承接的是《侏罗纪公园》的剧情和世界观。
所以这部《侏罗纪世界2》的剧情,也就是接着《侏罗纪世界1》来的了。
故事非常简单。
因为上部剧情中,暴虐霸王龙逃出了防护措施,血洗了侏罗纪公园。
所以在这部中,主题公园所在的纳布拉尔岛已经被人类遗弃,岛上幸存的恐龙们在丛林中自给自足。
但是,岛上的休眠火山开始活跃,恐龙们又要面临恶灭绝的危险。
所以这一集的主题是:救恐龙。
电影一开始就是国会讨论,各路专家官员齐聚一堂,问题只有一个——
恐龙要灭绝了,救还是不救?
救是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生命。
不救是遵守自然法则,且恐龙本来就是人类用不正当的手段再生出来的,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
所以很简单一个问题,其实背后有很拧巴的伦理悖论。
当然,经过讨论,国会给了一个答案——不救。
尽管国会已经给出答案,但克莱尔还在为恐龙们努力,他找到了欧文,两人开始了一场拯救恐龙的运动。
火山喷发在即,恐龙危在旦夕,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场速度战,讲的是一个关于和时间赛跑的故事。
但并非如此,因为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你会发现那电影中就没有反派了,难道一部电影会把大自然设定为反派吗?
当然不是。
道法自然,天灾不可避免,最危险的,是人祸。
所以在岛上解救恐龙只占了电影的一半,电影的后半部分,是去破解和摧毁一个巨大的阴谋......
好啦,至于后面发生了什么,就先不剧透了。
我们来聊聊电影中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不足?
先说来亮点吧。
首先,就是恐龙“更大更强更逼真”。
这也是好莱坞爆米花电影的一贯套路,什么叫升级?
就是怪兽大点再大点,强点再强点。
《环太平洋2》的思路不也是这样吗?一个机甲看着不过瘾?那就来一群。晚上乌漆墨黑打看不清?那就换到白天晴空万里时候打。
这里也是一样。
更大。
前几部的恐龙都只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那这次就来个海里游的。
这体格,绝对不输核潜艇,一言不合就从海里跳出来吃飞机,大白鲨到这都不够它塞牙缝的。
更强。
前一部是暴虐霸王龙战斗力爆表,这次就来个更强的------新研制出来的暴虐迅猛龙。
人家是指哪打哪,当之无愧的“战争机器”。
虽然在块头上是输了点,但是战斗力和凶残程度,那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更逼真。
这里的逼真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恐龙,另一方面是特效场面。
这首先要感谢CGI。
科技只要用对了地方,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好。
就像这里的恐龙,在CGI的加持下,不论是神态和外在都是以假乱真(...搞得跟自己看过真恐龙一样)。
而且,就算CGI已经很发达了,电影拍摄时还是用了很多恐龙模型来实拍。
这就叫做把科技用对了地方,该用则用,能不用就尽量避免(只是国内有些电影滥用特效,这就让人很尴尬了)。
另外是在爆破场面上。
片中有一场火山喷发的戏,看过的小伙伴绝对难忘。
岩浆涌动,浓烟滚滚,成百上千只恐龙们从密林中狂奔而下,电影院里的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曾经恐龙灭亡的一幕。
这场戏之所以视觉冲击力爆表,让人紧张感十足,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爆破场面是真的,它是不惜巨资真实的在炸岛。
所以有付出就必有回报,努力了观众就会看在眼里。
另外一个优点,电影探讨了“自然、人、科技”之间的关系。
尽管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但《侏罗纪》的主题一直是紧紧围绕着这个宏大命题。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人应该怎么看待科技?
人又如何看待和处置科技对自然的影响?
这并不是什么事不关己的学术问题,而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生存问题。
全球变暖、灾难性气候、核武器等等,这些都是科技加诸于自然身上的负累。
如果人类终将灭亡,那到底是毁于天灾,还是毁于人祸,还是天灾本就是源于人祸?
片中的恐龙和金刚、哥斯拉一样,是可供消费的一个巨兽。
但其实它未尝不是一个意象,一口丧钟,恐龙是人类之前的地球霸主,它在电影中被人类利用基因技术再生,控制于股掌之中。
这是两代地球霸主之间的游戏,但这个游戏能玩多久呢?
在几万年后,人类也已经灭亡,会不会有一种新的物种利用更高端的技术再生人类?再把人类作为消遣的对象?建一所“人类公园”?
可能电影并无此意,但这么一想,也不免一丝后怕。
说完优点,再来聊聊我眼中的缺点。
先说一个小的吧。
电影中有一个克隆人小女孩的角色,片中对她用了较多笔墨刻画,结尾时还让她决定了结局的走向。
但其实她与电影主线并没有什么太大联系。
这个角色很难看出她的成长,且存在感也并不强。
当然,可以看出,这个女孩背后有一个宏大命题------对克隆技术的反思。
但电影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命题提到了,也让很多观众产生了思考,但浅尝辄止,并没有往下延伸。
据说这是在第三部做铺垫?但无论如何,如果把《侏罗纪世界2》当作一部独立的电影来看,在小女孩的塑造上是有些问题的。
除此之外,电影并没有太大毛病。
不过,我觉得没毛病可能才是毛病本身,无聊的正确比错误的价值更小。
说实话,这类爆米花大片有好莱坞工业的加持,许多细节都已经经过了重重筛选层层打磨,它们的本质是一场金钱的游戏,并不会有什么重大的缺点。
但,这也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独属于《侏罗纪世界2》的,它属于整个爆米花电影。
纵观近几年的好莱坞大片,他们大多的得分都在6、7分之间,它们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套路化的故事,搭配“更大更猛更强”的吸金手法,单就剧作而言,永远不尘不变。
对于很多人而言(特别粉丝向的除外),这样的电影可能永远只值个6分7分,少打一分觉得自己毕竟看爽了,不忍;多打一分又觉得它没什么惊喜,不值。
所以这样的电影,魅力只存在于在影院里的那两个小时,它的功效如同一剂春药,药效一过大脑便空空荡荡无可回味。
这样好吗?
冷暖自知吧,但它一定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人不能靠吃药活着。
二,春药也是药,吃多了有害。
综上所述,我就给它打6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