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为什么难唱(外国人唱懂一剪梅了吗)(1)

《一剪梅》让外国人为之疯狂。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歌手费玉清的代表作《一剪梅》,一直是KTV热门点播歌曲,近来却突然成为欧美各大音乐串流平台排行榜常客,远在北欧的芬兰、挪威,南太平洋的新西兰等国的Spotify网站排行榜,更高居冠、亚军位置,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爆红原因起于大陆艺人在雪地里自拍,嘴里唱着副歌“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由于画面突兀,与特别的旋律形成反差,一时间吸引许多网友恶搞,以这首歌作为配乐,并引以为乐。

许多对中文一窍不通的外国网友,受到事件的影响,开始研究《一剪梅》的词曲及背景,深受歌词隐含“遭遇困境却无能为力”的厌世感所打动,又开始以用那段歌词的音译拼音,在社群网站中流传,成为流行用语。网络上的怪事天天有,像这般离奇的事件,恐非当年天天追剧、将《一剪梅》倒背如流的民众所能想象。

《一剪梅》本应作《一翦梅》,词牌名,源于北宋词人周邦彦名句“一翦梅花万样娇”。1984年中视制播同名连续剧,由寇世勋、沈海蓉、李烈等人主演,夏美华、王中慧编剧,剧情描述两个村庄为了水源,产生诸多恩怨,弱势一方的青年才俊,为取得更多权益与善意,同意和死对头的独生女联姻,不得已放弃心所爱的女人,凄苦虐心的爱情,加上尔虞我诈的权夺情节,紧紧抓住当年群众的心,每到晚间8点,费玉清的歌声悠扬,《一剪梅》旋律飘荡,全台湾万人空巷,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一点都不夸张。

《一剪梅》剧情之所以能引起广大共鸣,不独爱情悲剧及勾心斗角的故事,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为了水源、地盘、理念而械斗,各地皆然。然而当年台湾处境特别困难,不是一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所能形容。因此对这种面对强权必须低声下气、委曲求全的剧情,特别有感。剧名有个“梅”字,梅花正是台湾的象征,很容易让人产生自我投射。

那段风雨飘摇年代,是许多人的的共同记忆,也是难忘的记忆,这样一部代表性的戏剧及歌曲,为时代留下见证。只是这份独特情感,恐非今时的民众,乃至网络远程为赋新词搞笑且乐此不疲的网友所能体会。

《一剪梅》歌曲红到海外,也许阴错阳差,但有兴趣者若走一趟台湾,知道这首歌对台湾的意义,甚至知道某一年纪以上的民众可以整首歌默唱且一字不差,他们再唱“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时,应该无法这么搞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