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1)

靖西市是广西唯一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级市,受限于区位、自然资源条件等因素,2007年的人均GDP仅4575元。

但就在2007年,山东民企信发集团的进入改变了这一切。信发集团子公司—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进入靖西市后,在当地深耕电解铝、氧化铝等项目,带动了靖西经济发展。信发铝落地一年后,靖西市人均GDP就达到8028元,增长了75%,财政收入则从2007年的2.86亿增加到了5.16亿,增长率为80%。

铝业经济在靖西做大做强的同时,也给靖西市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最近,上游新闻(报料shangyounews)记者在靖西市实地走访时发现,不仅通往信发铝厂的公路已经被抛洒遗留的矿石染成了红色,铝业生产中产生的赤泥、尾矿等污染物也多次发生泄露。多级环保部门多次对信发铝电的污染情况进行查处,但问题依旧。

多位靖西市当地村民向上游新闻记者反映,信发铝电的赤泥库对周边的水源、空气、土壤产生了直接的污染,生产过程也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直接影响,他们现在的唯一希望就是搬离世代居住的村落,远离铝厂。

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2)

通往信发铝电的省道210线变成赤红色。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不可或缺的信发铝

3月26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南宁出发,驱车近五个小时来到靖西市的小村庄四川屯,这里距离广西信发铝电公司的一号赤泥库直线距离不到100米,周边200米的范围内还有2个信发铝电旗下的铁厂。

省道210线是靖西市区前往信发铝厂的必经之路,双向两车道的省道上,为信发铝电运载含铝矿石的大货车络绎不绝,过往大货车的货仓上几乎都没有任何防止抛洒的覆盖物,这也直接导致了整条210省道靖西段变成了和铝矿石一样的赤红色。

笼罩在一片红色粉尘之中的信发铝厂,在广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显得十分突兀。沿着信发集团设立的“四川屯赤泥库”路标,上游新闻记者找到了四川屯,记者进入村界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靖西市信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闻到一股十分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我们都闻习惯了,风向要是朝向村里,24小时都有这气味”,四川屯居民蒙兆中(化名)对上游记者解释。

上游新闻记者徒步进入了信发铝一号赤泥库,发现2013年就停止使用的赤泥库目前正在扩建,工人正在对加高的部分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对部分突出的山体用炸药进行爆破清除。据施工工人介绍,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地扩大库容。

信发铝的1号赤泥库四面环山,像巨大的人工湖泊。2013年以前堆放在这里的红褐色赤泥,部分已经干涸,板结后表面出现了龟裂。在硕大的赤泥库表面,则析出一层白色碱性晶体,风来便随风扬起,伴有浓烈且刺鼻的味道。

在赤泥库的一边,新修建的赤泥堆放设施已经开始运作,传送带将源源不断的赤泥运送到库中,几台推土机则将赤泥推开,均匀地储存在这个设计使用寿命八年的二期工程中。

信发铝电不是一家简单的企业,它能够落户边境小城靖西也是当地政府多方努力的结果。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2007年1月,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注册成立;3月,信发铝驻进园区进行土地平整;5月,电解铝、氧化铝、热电厂同时开工建设;12月,作为一期配套项目的年产16万吨电解铝项目便竣工投产,靖西市官方文献对此表述为“创下一个速度奇迹。”

2014年-2016年间曾担任信发铝总经理的范鲍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在最初的两个月,信发共炸掉九个山头,平整土石方600多万立方米,迁坟3000余座,修路20公里,打桩15000多个,仅用了六个半月时间,年产16万吨的电解铝生产线就顺利投产。如果放在其他企业,至少要一年半的时间。”

此后,信发铝在靖西一直行驶在快车道上。2008年其自备热电站建成;2008年8月,一期的160万吨氧化铝项目建成投产;2011年3月,二期的16万吨电解铝项目建成投产;2011年6月,二期的140万吨氧化铝项目建成投产。目前,信发铝在广西共有氧化铝产能300万吨/年,电解铝设计产能32万吨/年,实际运行24万吨/年。

上游新闻记者查阅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信发铝落地时,靖西人均GDP仅4575元,信发铝项目落地之后第二年,靖西人均GDP就达到8028元; 2007年靖西县的财政收入为2.86亿元,2008年即达到5.16亿元。据靖西市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17年靖西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了20亿,达到了20.09亿元,总量居广西县级第三,增量和增速在自治区财政收入前十的县中均排在第二位。

信发铝电对于靖西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3)

信发铝电一号赤泥库。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和赤泥“背靠背”的四川屯

四川屯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200多人的小村庄,村里用的却是管道送来的“自来水”。村民蒙兆中对上游新闻记者解释说,用上自来水也是情势所逼。多位村民证实,信发铝电四川屯赤泥库投入使用后,当地村民世代使用的地下水便停止了使用。

“环保局来村里的水井取样化验,上午化验了,下午就不让用了,说是水里重金属超标,喝了会有危险”,蒙兆中向记者回忆说,几年前靖西市环保部门检测结果出炉后,就将村中的所有水井全部填埋停止使用,信发铝电也为此专门修建了水厂,将河水过滤后通过管道引入四川屯,供村民使用。

上游新闻记者在四川屯居民蒙永炮家中看到,他家的饮用水全部使用桶装矿泉水,洗菜、拖地等生活用水则使用了信发铝电的“自来水”。但桶装水每桶七块钱的价格,对于这个建档贫困户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

“信发公司的自来水是从河里引进来的,有时候水里还有头发,有时候又是大股的漂白粉味道,只能用来洗菜”。四川屯屯长蒙永排坦言,大部分居民还是使用的信发铝电提供的自来水,“谁知道水质有没有问题呢,知道有问题还不是只有用,谁家里能有钱天天外面买水喝”。

2019年春节后,靖西市以及邻近的德保等县降水也明显偏多,这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苦恼。上游新闻今年2月下旬曾报道,德保县的华银铝业公司赤泥库因为降雨造成了排泥库库容外泄,使得地下水被污染。不仅在德保县,靖西市的信发铝电也曾发生过赤泥库外泄的情况,2012年,四川屯赤泥库下游大龙屯村民发现,自己家门口的农田被红色的河水淹没了,所有庄稼当年绝收,小溪里的鱼也全部死亡了。

提起“泄漏”两个字,四川屯居民都认为一旦发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4)

赤泥库泄漏后,村民们养殖的家禽死亡。受访者供图

重金属超标的土壤

四川屯所在的渠洋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但四川屯目前所有的土地都已经被信发铝电征用了,整个四川屯的居民无地可种,但屯里闲不住的人会找邻村 “借”一些空闲的土地,种点蔬菜、大米供自己家用。

四川屯及周围几个屯的村民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无论种什么,近年来地里的收成都不怎么理想了,“收成比原来下降了几乎一半”。

赤泥是铝土矿在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副产物,每生产1吨氧化铝要产生0.6吨-1.5吨赤泥。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工艺环节需加入液碱和石灰,因此赤泥呈强碱性。多项研究表明,赤泥中含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临界值的砷、铅、铬等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在雨淋、风化、地表径流等外界作用下,会变成潜在的放射性-重金属复合污染源。

2019年2月,环保志愿者陈文曦为了解四川屯及周围几个村镇中土壤重金属的情况,分别在信发铝电1、2号赤泥库附近几个点位提取了农田中的表层土壤,将样品送往了广西省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018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规定,当土壤pH值大于7.5时,镉的风险管制值为4.0mg/kg。但在信发铝电一、二号赤泥库周围提取的五个土壤样本中,送检样品的PH值均超过了8,镉的检测值分别是5.26、5.73、7.14、6.73、4.50mg/kg,镉的检测值均超过了《风险管控标准》中风险管制值。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镉是人体难以代谢的重金属,长期食用含镉超标的食物、饮用水,会使镉在体内蓄积产生慢性毒作用,导致肾功能异常、骨质疏松软化多孔,还会祸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对于超过风险管制值的农用地,原则上应当采取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退耕还林等严格管控措施。

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5)

四川屯居民家中清晰可见爆破产生的山体裂缝。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不断生长中的赤泥库

相比空气、饮用水、土壤等慢性污染,四川屯居民还面临着直接的落石危险。

2018年7月4日,靖西市政府网站登出一则公众参与评价的公告,事关信发铝电靖西氧化铝工程1号赤泥堆场加高项目。该公告显示,信发铝电一号赤泥堆场已于2013年停用,2号赤泥堆场还能使用1年,信发公司拟在2号赤泥堆场附近新建的3号赤泥堆场,由于征地等原因暂不能确定具体的建设时间,为避免企业赤泥无处堆存的情况,所以决定对1号赤泥堆场进行加高扩容。四川屯的居民们说,他们从来不知道市政府网站上有这样一份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示。

2018年7月4日,1号赤泥库加高项目的环评公告在靖西市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随后便进入了施工阶段。背靠赤泥库的四川屯居民全村出动,试图阻拦赤泥库的加高,但无果而终,1号赤泥库加高工程继续进行。

3月27日,上游新闻记者在四川屯靠近赤泥库的民居附近看到,村民们种植于屋后的竹子,现在不仅用于屋后的绿化,还能起到防止落石的作用,数块从山体上崩落的巨石都嵌入了竹林中,蒙兆中说要不是这些竹子起到了缓冲作用,肯定会造成人员伤亡,“去年掉下来一块,几个成年人才抱得住,今年又有几个石头掉下来,要不是这些竹子,房子肯定要被撞垮”。

沿着崎岖的山路,上游新闻记者到达了四川屯后山的半山腰,在这里记者看到大片的山体已经崩裂,随时都有从山体上陷落的可能。随同记者上山的蒙兆中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因为信发铝电一号赤泥库在加高过程中会使用爆破的方式进行作业,对于山体的震动无法避免,几乎每一次爆破作业都会有滚石落下。四川屯居民担心,随着赤泥库加高工程的进行,爆破对山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山体一旦垮塌,四川屯的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将面临巨大威胁。

根据靖西市政府官网公布的信发铝电一号库加高工程环评报告,信发铝电一号赤泥库南面约0.19km、西面约0.37km及西北面约0.85km有部分居民建筑,在距离居民地如此近的地点扩建赤泥库又是否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影响呢?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环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堆场失事对下游影响相对较小。”

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6)

距离四川屯200米处的铁厂散发的异味笼罩四川屯。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污染与发展:能否走出零和博弈

2018年8月,北京市丰台区源头爱好者环境研究所将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原告的诉讼请求为判令被告信发铝电立即停止非法排放大气污染物、停止破坏地下水环境资源、停止继续导致山林石漠化;判令信发铝电恢复原状,即对侵害的山体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开采土地进行复垦。同时,该公益诉讼原告方还请求判令信发铝电承担三年来对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石漠化破坏所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功能损失共计2000万元。

上游新闻记者4月2日从原告代理律师曾祥斌处了解到,受理案件的广西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虽然受理了案件近半年,但迄今仍未确定开庭时间。

北京市丰台区源头爱好者环境研究所志愿者陈文曦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他们在调查中还确认了信发铝存在大气污染的事实。2015年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连续违法向大气超标排放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受到多次行政处罚后依然继续违法排污。

上游新闻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网站公示的2018年第四季度全区突发环境事件统计表上获悉,2018年10月信发铝2号赤泥库就发生了赤泥水渗漏现象。根据陈文曦和其同事的调查,这次赤泥水泄漏直接的后果,就是2号赤泥库周边的土壤出现了重金属镉含量超标,“这是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

早在2015年8月,当时的环保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约谈了百色市政府,百色市也成为首个被环保部约谈的华南地区地市政府。在那次约谈中,环保部多次提到一个企业名称: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据央视披露,广西信发铝电有限责任公司5#锅炉中控室及工程师站的2015年上半年热工等运行数据全部删除,且不配合环保工作,无污染物排放的监控历史数据,违反规定且有逃避监管嫌疑。

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7)

靖西市相关部门拒绝接受采访。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上游新闻记者在靖西市采访期间,曾多次前往广西信发铝电有限责任公司,试图了解该公司近年来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以及对于赤泥库多次发生泄漏问题的后续处理措施,但信发铝电均以相关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了采访。

3月27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前往靖西市环保局、靖西市外宣办等多个部门采访,希望了解当地对于信发铝电相关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四川屯居民要求的异地搬迁等情况。此两个部门作出的答复是:“领导外出开会”或“分管同志不在”。

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广西靖西矿企赤泥库多次泄漏致土壤重金属超标)(8)

聚洋镇政府提出的四川屯居民搬迁请示报告。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根据四川屯村民提供的一份渠洋镇人民政府文件显示,2018年7月下旬,渠洋镇政府曾向靖西市人民政府书面请示解决四川屯群众移民搬迁问题,渠洋镇人民政府引述村民们的话表示,“因该屯背靠1号赤泥库,在爆破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及离屯200米远的两个铁厂产生的空气污染等问题,认为不符合居住条件,要求全屯搬迁到县城周边居住”。

直到九个月后的现在,四川屯的村民们仍然没有等来答复。

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发自广西靖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