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一下诸葛亮远大志向的表现。
1、到南都帝乡南阳躬耕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在叔父去世后就到南阳躬耕陇亩,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家乡和起兵地,被称为南都帝乡,跟随光武帝刘秀出生入死的云台二十八将有11人是南阳人。
西汉时凿空西域的博望侯张骞和大败匈奴的冠军侯霍去病被封南阳,被后人称为科圣的张衡和医圣张仲景都是东汉南阳人。
后来和诸葛亮并肩战斗的蜀汉大臣如黄忠、李严、魏延、陈震、邓芝、郭攸之、宗预等人也都是南阳人。
2、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人,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改革促进富国强兵,管仲促进齐桓公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也被成为“仲父”。乐毅是燕国军事家和战略家,曾一次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报了燕国被齐国攻打之仇。
因此诸葛亮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能够光复汉室。
3、好为《梁甫吟》《梁甫吟》是诸葛亮所作,寄托了诸葛亮的立身、立世、治世之道。
4、被徐庶称为“卧龙”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好友只有徐庶和崔州平,其中徐庶说诸葛亮为“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即诸葛亮是潜伏在南阳的一条巨龙啊。
5、被刘备三顾茅庐
在徐庶推荐下,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能让帝室之胄、左将军刘备这样的人“猥自枉屈”足以表明诸葛亮有远大志向。
6、提出“三分天下”建安十二年在“南阳草庐”内,诸葛亮向刘备谋划了“三分天下”策略,基本思路是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然后再分两路出兵北伐中原。后来的历史证明,蜀汉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建立起来的,蜀汉的建立标志着诸葛亮光复汉室的梦在一步步实现。
《三国志·诸葛亮传》评价诸葛亮“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这评价是十分中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