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书的,我没上过宝岛,也不曾远赴海外。这是我书架上的两本书:皇冠丛书《张爱玲典藏全集》第8、9册。书店买不来,网上淘不来,只能是地摊上遇上的。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1)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2)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3)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4)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5)

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六点多一点,我到了北闸口,经常在这碰面的书友也早到了,我们俩就开始翻老李装书的麻袋,我选了七、八本书,其中这两本最满意,美中不足的是全集只有两册,还好,散文卷两卷全。我和书友经常淘完之后相互欣赏一下对方的斩获,我特别向他指了指这两本,他打开看看说:“繁体字,竖排本,这书没人看。”我尽管不以为然,只说了“精装的,还可以”。不再多说。

郑州书摊书的价格多是3一10元,5元最多。我经常去,老板叫不上名字也面熟,一般不还价。我弟弟多年前和我同去过一次,他总结说淘书我不仅不还价,还给人家涨价,这是他夸张,是说我淘书就不翻看,老“下渣”。本来想着我是老淘客,淘书会精挑细选,还很会侃价。谁知相反,淘书就不翻看,“剜到篮子里就是菜。”掏钱“阔利”,就不还价,没见过我这弄法。我给他解释是不翻看是对书内行,扫一眼就知好赖,不还价是人熟,人家说的就没有虚头。至于涨价是早些年还没有支付宝,微信,我看值十块的书老板就要八块,老板年纪六、七十岁了,摊上总共没有几本书,你掏出十块钱还让老头找钱?弟弟还总说我记不清自已买过的书,就象有些贪官记不清自已有多少房子。我给他说我记得清,家里几千本书(有人说上万本),哪本书是啥时间在啥地方,是网上、是摊上买的,我一般都记得,没办法,人对自已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记得清,专业记忆。那天他和我一起淘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从碧波园东边摊上买了大部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莫言文集》,一套十多本,大概十元一本,不够套,差两本,后来配齐了。先遇上《莫言》,买了,他没说啥。一本中州古籍出版社博雅经典丛书李渔的《闲情偶寄》,定价36元,老板要5元,新书书脊略有瑕疵。他不让买,我买了。那天我们两个先到碧波园,然后弟弟给我提着《莫言文集》我们两个又坐公交沿大学路到大学路沙口路站下车,步行到京沙快速高架下的北闸口书摊逛。《莫言》不言,就是有点沉,应当是夏天,天又热,人又渴,弟弟提着《莫言文集》,给我当半天苦力,多少年后,他一直耿耿于怀。

我和弟弟是同一小学,同一中学,同一中学,同一大学。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6)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7)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8)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9)

大学他文科,我理科。他后来读了北师大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先当市日报社一版编辑,后当区委办副主任,给领导写稿,吃文章饭,煮字疗饥。我经常夸他初中时作文就写的清新可读,初三是顶峰。后来读高中,上大学,再难提高。工作吃文字饭,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一支好笔生生被挼坏了。补充一句,弟弟初中的语文老师是我父亲。

郑州书摊上书的价格,现在老板们一般都知道大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的古籍值钱些,港台版书,很少遇到,偶尔遇上,繁体字竖排本,阅读困难,老板和书友好象都不稀罕,也是5一10元一本,我一般遇上了就拿下,因为不多见。那天的两本张爱玲,估计老板一本最多算十元,因为是和其另外几本合在一起算的。我也没细问。

张爱玲作品,我早购有北京十月文艺版小说散文,浙江文艺版散文,哈尔滨出版社出的《张爱玲典藏全集》和皇冠版封面完全一样,应当是皇冠版的克隆版,当然,不是完全克隆,她出走香港写的两部长篇《秧歌》《赤地之恋》被认为是反共的失败之作。话说回来,皇冠版的全集也不全,最近几年又出版的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小团圆》《雷锋塔》等遗作,皇冠版也不包括。砖头砌墙,后来居上,也不知皇冠版出没出修订版,咱一个大陆普通读者,想搜集全张爱玲的全部著作,难。那是大专家陈子善、上庵他们的事。“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在没有与人交接的的场合,充满了生命的欢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10)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11)

张爱玲全集整理(不全的张爱玲典藏全集)(12)

悦”。张爱玲十九岁时写下的一篇《天才梦》,已经写尽了自已的一生。

孙犁在他的《野味读书》一文中总结他一生的买书经验说:“进大书店,不如进小书铺。进小书铺,不如逛书摊。逛书摊,不如偶然遇上。”我是孙犁迷,这话我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