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眼望去,交城县西社镇沿路的村庄映入眼帘,点缀在山河之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交城融入太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交城融入太原(小康路上的探索之旅)

交城融入太原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眼望去,交城县西社镇沿路的村庄映入眼帘,点缀在山河之间。

今年以来,西社镇提前谋划布局,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探索之旅。

“站在小康路的新起点上,我们镇在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四创战略’‘四张名片’和按照镇党代会提出的‘四镇建设’工作思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城县西社镇镇长闫宇宏说。

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靠大家。扎实开展“六乱”整治工作。先后召开9次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明确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时间成立由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各村“两委”主干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组,围绕241国道、320省道沿线以及文峪河和西冶河河道乱堆乱放问题集中进行整治,围绕沿线公路“乱搭乱建”“乱推乱放”“乱扔乱倒”开展“六乱”重点整治工作,排查列出问题清单(文字及影像资料)120余处,提出整改措施及整改时效。

据悉,全镇各村43名保洁员在镇村干部和全镇党员干部带领下,累计出动铲车等大型机械50台次,人力2300余人次,洒水车16台次,垃圾清运车25辆,清理垃圾2000余吨,清理死角垃圾700余方;清理“四堆”27处,清理河道4000余米,形成“整治无死角、责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该镇还结合“防疫有我,爱卫行动”安排,全面推进整治工作,先后打造提升了以农耕采摘为主题的野则河农耕文化园,试行了垃圾分类;以“党建 ”为主题的南堡村文明卫生示范点;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东社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为下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打造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瞻仰革命先烈,感悟榜样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这样就能带动全村1500余人享受红色旅游红利,我们还要把乡村记忆馆与红色景点同交城全域旅游相结合,挖掘文化底蕴,打造古镇旅游区和景点,为东社村的转型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交城县西社镇东社村党支部书记张茂堂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初显成效。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力度逐渐加强,全镇大部分建材企业已被关停取缔,现存的十余户(6户水泥企业、4户白灰厂、6户石料加工厂、1户磁粉生产厂)吸收全镇四分之一的劳动力。

全镇一方面在巩固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推进企业继续通过技术改造或扩建的方式做大做强,带动全镇水泥企业规模升级、产业升级、质量升级。另一方面积极稳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做强做大畜牧、中药种植等新型产业。

据了解,全镇白皮松、油松种植户数467户,亩数1940亩,556万株,合计总价值约1.17亿元;沙沟、南沟村、东社村为代表的肉牛、肉羊养殖业,圈养规模达到690头;米家庄、大岩头、塔上村为典型的生猪养殖业和西社、大岩头村为主的肉鸡养殖业,年出栏数分别达到6500头和35万只;横岭村为代表的温泉水虹鳟鱼、金鳟鱼、中华鲟特色养殖业,养殖数达到3万尾。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镇将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的部署要求,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任务中去,强化责任担当,奋起直追、创新超越。”西社镇党委书记王传奇充满信心地表示。记者 王洋

吕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