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恋爱跳楼 | 早恋不是错,错的是家长

原创: 遇言姐 遇言不止 3天前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

性教育不仅仅关乎性,更关乎爱,关乎价值认知,关乎人格塑造。

——遇言姐

今天,遇言姐在朋友圈看到的消息,上海某中学初中一年纪的女孩在表白被拒后跳楼身亡。留下11个字的遗书:

爸妈对不起,我不想考试了。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2)

▲微信截图

据说这名女孩聪明、漂亮、高挑,还是校大队委。有人放出了女孩母亲在班级群内的发言。包括指责学校风气不正,老师对学生早恋不作为,称“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等等。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3)

▲女孩母亲的微信截图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遇言姐的心情都十分沉重。一个13岁的鲜活生命,她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她还不懂生命的价值,她遇到过的最大困境不过是“恋爱”和 “考试”,而一切就这么在纵身一跃中顷刻消逝了。

同样令我叹息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教育方针改了又改,我们的社会形态变了又变,然而,家长和学校至今在价值观教育上无力、无能、无从下手。

对待恋爱这种寻常、正当、必然的成长节点,不是视做洪水猛兽,围追堵截,就是干脆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4)

▲青少年们心智未成熟,逆反心理也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们的情感培养造成不良影响(李易峰曾经自曝因为早恋遭到父亲打耳光)

斯人已逝,遇言姐不想因为自己的言论令当事家庭受到二次伤害。

但同时,作为两个女孩的母亲,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早恋”这种带有道德谴责和污名羞辱的词语至今仍被沿用?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遇到感情挫折时一触即溃、没有底线、看轻生命、毫无自尊?

为什么今时今日我们仍然羞于谈爱、羞于谈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法堂堂正正的给孩子们提供一次纯粹的、正向的、完整的两性关系指导?

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积极的人格教育和健康的两性认知到底有多难?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5)

▲年初,沈师附属学校颁布的一则严禁男女同学并肩散步的校规引发全网热议

性教育实则是爱的教育

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SEX”,面带微笑地问4年级的小朋友: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性”这个字时,想到了什么?

我想到遗精;我想到接吻;我想到怀孕;我想到做爱……

孩子们肆无忌惮的发言,完全没有羞涩和龌龊。

老师点头听完所有答案后,正色道:

大家说了这么多,唯独漏掉了一个与性联系最紧密的东西。

她转过身,一言不发在黑板上用力写下“LOVE”。

爱情是两性之间最真挚、最崇高的感情,人们在大谈性感、快感时,却忽视了性是要以爱为前提的。那么,爱又是什么呢?

老师讲毕,全班鸦雀无声,陷入思考。

这是美国小学的一场性教育课。其中,令遇言姐深觉触动的是,这堂课不仅仅是科普,更是贯穿着价值认知、心理独立、关爱异性的人格塑造。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6)

▲曾经在《放学别走》这个节目里,参加节目的孩子们对于早恋这个话题各抒己见,在信息四通八达的今天,也许孩子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什么都不懂

真正的性教育,应该是一场爱的教育。

当你站在很低位置,就只能看到肉体、性欲、刺激,这些粗浅的,物理层面的表达。但如果你的视野足够高,既会发现性教育关乎的不仅是生理,更是心理、是情操、是人格。

正向的性教育,教给孩子们的绝不仅仅是性,同时也在告诉男孩子如何尊重异性、学习自控、善解人意、平等以待,拥有豁达、宽广、勇敢的气概。

告诉女孩子不要陷入自恋自艾的三流言情桥段,而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平等的,可以正常交流的个体。

告诉所有的孩子,爱是人类高尚的情感,爱是交换不是索取。同时,爱也伴随着责任与义务。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7)

▲之所以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性教育,不是因为孩子有需求,而是因为我们有义务

反观上海少女坠楼悲剧,面对孩子的“异常”,家长慌张无措,如临大敌,指望老师管教,老师同样缺乏相关知识,只能以“现在社会就是这样,我连自己的儿子也没办法,只要不影响学习就算了……”搪塞逃避。

事后,大家都承认悲剧的发生是因为教育不力,但却又无法理清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仍然在“校风不正、早恋害人”这些80年代的陈腐价值认知中打转。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8)

▲对待校园早恋,其实我们一直严苛的有些矫枉过正了

良好的教育,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潜移默化,一以贯之的建立起坚实、高远的价值体系和坚韧、完整的独立人格。

良好的教育,不是为孩子指定一条合情合理、规避风险的道路,而是告诉他们每项选择后面的责任和意义。

一个人,唯有眼界宽广、立足高远,才不会一叶障目,陷入眼前的水洼。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9)

女孩应有底线意识

教育应该高屋建瓴

《怦然心动》是一部美国拍摄的小成本青少年浪漫喜剧,在豆瓣上获得了8.9的高分。很多网友认为影片中小女孩朱莉的家庭教育与成长经历,堪称每一名少年人的典范。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0)

▲《怦然心动》,一个有着正向价值观的“早恋”故事,对孩子和家长都很有教育意义

朱莉从7岁起因为一双漂亮的眼睛而“爱”上了邻居家的小男孩布莱斯。从二年级到八年级,这个小姑娘没羞没臊像颗橡皮糖一样追着他、黏着他,甚至痴醉到忍不住去闻布莱斯身上洗发水的香味。

看到这里,遇言姐这个老阿姨也是觉得又有趣又好笑。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1)

▲无论小男生布莱斯怎样明示暗示拒绝朱莉莫名其妙的“示爱”,甚至不承认她是自己的朋友,朱莉始终不离不弃,一厢情愿认为:“男孩害羞,不擅表达,其实他是喜欢我的。”简直宛若美国版的相原琴子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2)

▲天天追着入江直树,“ IRIE NAOKI”不离口的琴子(左一)

然而,即便是如此迷恋布莱斯的朱莉,当在发现自己每周送去的家产鸡蛋被对方嫌脏而丢弃后,她立刻觉察到自己的界限被突破了,善意和友好在对方眼中一文不值。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3)

无论朱莉如何喜欢帅气的布莱斯到神魂颠倒,她都决定毫不留情的收回自己的迷恋,不再投入感情给一个不尊重自己的男生。

这是一个三观端正的女孩应该具备的底线意识和自省精神,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尊严,立刻决定放弃。

而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要低到尘埃里才算爱,似乎要制造点悲情氛围才算爱。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4)

让遇言姐尤为触动的是,朱莉的父亲,布莱斯的爷爷,这两位家长的教育之道。他们从未针对事件本身,替孩子做出决定,而是将恋爱作为一个契机,站在更高、高远的角度教给子女生活的意义。

朱莉的父亲在听闻女儿号称喜欢布莱斯的眼睛和笑容时,并没有取笑和责骂,而是告诉她:

你在看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看他的某一个部分。比如一幅画,它不是众多独立的物体简单拼凑而成的。牛不只是一头牛,草地不只是青草,阳光也不仅仅只是一束光,你要将它们放到一起来看。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5)

当布莱斯因为朱莉的冷淡而心烦意乱时,爷爷告诉他:

有人暗淡生锈,有人色彩斑斓,有人闪闪发光,我们的一生中会有形形色色的经历,直到你遇到那个像彩虹一样的人,其他一切从此都成了浮云。

这些平易近人却又意味深长的教育,为两位纠结的少年打开了一扇门,通过初恋这件小事,他们学到的不只是“爱”或“不爱”,进而开始思考识人、处世、三观,这些更为深远的人生哲学。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6)

在朱莉父亲高屋建瓴式点播的同时,朱莉的母亲则表现出了对“早恋”的平常心、尊重心。

当13岁的朱莉跑回家跟妈妈讲,布莱斯在学校里企图当着所有人的面吻自己时,母亲回答:

看来你应该跟他谈谈。

当布莱斯敲门不止,朱莉的妈妈不失礼貌的回应:

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

完全把女儿朱莉和小男生布莱斯当作是平等的个体来对待。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7)

同样的事情如果换在中国,家长们会是什么样的处理方式?简直不堪设想。

性教育/爱教育是贯穿在生活点滴中的,当父母们抱怨孩子们“早恋”、“叛逆”、“难管”之时,很可能家中的亲子关系,价值构建,早已经出现了问题。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8)

社会对“早恋”的态度

决定了孩子对于两性关系的印象

90年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曾因为播出《红楼梦》引起悍然大波。

一次,遇言姐一群小女生们在听到“黛玉因晴雯不肯开门,错疑宝玉恼了自己,又哭又叹”一段时,大呼宝玉真讨厌,又让林妹妹伤心了。

这时,同学的妈妈正色道:

你们说的不对。黛玉应该把疑问交代清楚,女孩子一味赌气不理不睬,怎能怪男孩子摸不到头脑。

这句话我记了许多年,在恋爱时也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虚假做作的自我高潮。

当专家们还在为“少儿电台播《红楼梦》是否不宜”,“如何同孩子解释人物的复杂情感”而争执不休时,我同学的母亲却不失时机的给孩子们上了一课,指出交往中“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性。真是一位有见地的家长。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19)

▲孩子们的情感很单纯,所以交往的过程也应该是单纯的

遇言姐的侄子上5年级时,号称自己有了“crash”,对方一名罗马尼亚裔的小姑娘。

面对前来打探情报的家长,老师笑着说:

我从不过问学生的隐私。你的侄子很优秀,受到女孩欢迎是件很正常的事。恋爱会使孩子成长,通过了解不同的stereotype,学会换位思考,应对未知挫折,体察人际关系,提高情商处世。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20)

▲黄磊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早恋:“如果我女儿十五岁谈恋爱,十分正常,我不觉得叫早恋,早恋这个词本身就很混蛋。什么叫早恋呢,一个少女如果没有秘密那青春就没有了意义。”

社会对于“早恋”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于两性关系的印象。社会表现出平常心,孩子才会从容、理智。

相反,社会表现出消极打击,孩子也会变得战战兢兢,认为爱是错误的,是有罪的。这样的感受,可能影响他们之后几十年的人生。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21)

遇言姐听许多人感慨年少时代两性经验空白,男生相信了AV片,女生相信了偶像剧,以至于到了适婚年龄的青年才开始思考自己的择偶标准,去相信Ayawawa《女人婚前要问的5个问题》这样的垃圾。

他们经营感情的方法比中学生高明不了多少,在中二时期形成的各种脾性 ,由于缺乏关卡的磨砺,硬是保留到了成年。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22)

女孩子常见于将自己置于孱弱、娇气、等待男性救赎的人设,善于制造表演性的夸张情绪,明明有着力拔山兮的潜质却装作拧不开一个瓶盖。

男孩子则要么木讷局促,要么从色情片中获取了物化女性、玩弄女性的错误价值观,导致与异性的交往中出现各种别扭。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23)

最后,遇言姐想说的是,我们一直在说中国的课堂缺乏性教育,性教育不仅仅关乎性,更关乎爱,关乎价值认知,关乎人格塑造。这一切,只有教育者本身像朱莉的父亲,布莱斯的爷爷一样,具有高明超脱的视野,感同身受的经验,才能够完成。

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家长并不具有黄磊的觉悟和手段,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我们注定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13岁女孩跳河(13岁女孩恋爱跳楼)(24)

关于我们:

北京左右逢源是全球第一个为设计竞赛提供“ 互联网”服务的科技公司:提供中英双语支持,可面向全球设计师征集创意作品。左右逢源还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在线微课系统、在线设计展览、设计作品集等系列产品。

竞赛是比较大型的活动,历经竞赛发布、报名、征集作品、海选评出入围作品、网络投票、决赛评审等诸多环节,往往历经几个月的漫长周期。在这个长周期内,主办方和参赛者形成一个社区,有发布通知、在线答疑、工作营、学术报告、设计指导、线下活动、组队参赛等诸多互动需求。为了提高影响力,竞赛还要进行媒体推广、用户转发、抽奖活动等。左右逢源把上述各个环节,做成了100多个软件模块,可根据每个大赛的具体需求,灵活组合,快速配置上线竞赛系统。竞赛主办方使用左右逢源竞赛系统,可以节省80%人力成本,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加倍获得更好的竞赛成果和影响力。可联系schg1999@163.com。

合作案例:嘉峪关logo设计大赛、嘉峪关吉祥物设计大赛、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logo设计大赛、2018智能装备军民两用论坛暨博览会、2018全国大学生手机摄影大赛、南京溧水无想山南民宿设计竞赛、“寻找和谐共生的家之风景”Natuzzi设计大赛、为幸福设计-福•艺术馆设计大赛、山院村【印象老街】创意设计大赛、农田上的美景-“最美田舍”设计大赛、彩虹巴士创意车身设计大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