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641字,阅读仅需4分钟~

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批唐代金银器中有一件狩猎纹高足银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通高7.3、口径6、杯高4.9、足高2.4、底径 3.4厘米。侈口、圆唇,深腹,腹底部略向内斜收为小平底,平底下连接一小平盘,盘下为喇叭形高足。杯身中部的主题纹饰刻画出两个狩猎场景,其中一幅为两名武士前后夹击一头奋力奔逃的野猪,前面一人骑马转身向后拉弓射箭,后面一人骑马向前射箭。另一幅是一位武士左手持弓策马追赶一只惊恐的小鹿。人物间衬有花草、树石等纹样,口沿下及腹下部均为缠枝花纹。唐代金银器中大量高足杯可能受到了拜占庭器物形制的影响而制作的,所不同的是,这类器物摒弃了西方常见的战争武力场面和凶猛的野兽,代之以狩猎、缠枝花草和各种当时人们喜欢的纹样。

己亥年无春年(己亥年说猪唐宋陶猪)(1)

唐 狩猎纹高足银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随葬陶器,多施二三种或更多釉色的器物为最多,其次还有黄釉、绿釉、蓝釉、白釉、黑釉、红釉等品种。据考古资料,巩县窑和黄堡窑是当时生产三彩器的主要窑口。唐三彩造型种类多样,主要可分为人物俑、动物俑、日用容器、器用模型四个类别,此外还有少量三彩玩具和建筑构件。唐三彩做工十分考究,特别是人、兽俑类,用模范成形后,还使用了捏塑、刻花、印花、堆贴等装饰技法,釉色丰富多彩,釉面流淌,色彩斑斓。

己亥年无春年(己亥年说猪唐宋陶猪)(2)

唐 狩猎纹高足银杯展开图 (局部)

1995年,西安长安灵昭出土一套三彩院落模型,长方形两进院落,由九座房屋模型组成,有院门、厅堂、后室,两侧东西厢房。院内有站立的侍从,还有鸡、鸭、狗、猪、骆驼等。四只鸭子、三条狗、三头猪、一只鸡和一只骆驼。施绿釉、黄釉的两头猪站立,施褐釉的猪呈卧状。黄釉小猪,通高4、长6.5厘米。四只较短,身躯肥胖,吻部突出,鬃毛竖立,短尾卷曲,低首站立。猪俑身体各部位比例准确,整体协调,显示出高超的立体造型水平。盛唐时期,上层社会追求舒适安逸的庭院生活。

己亥年无春年(己亥年说猪唐宋陶猪)(3)

唐 黄釉小猪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

唐代时期,我国瓷器发展迅速,逐渐走向民用。出现了一批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器物,如长沙窑的釉下彩瓷器。长沙窑工匠采用既像速写又似漫画的简练手法,创造出一批形象生动的动物造型瓷玩,有威严的狮子、呆萌的肥猪、笨拙的大象、活泼的兔子,欢快的鸟儿等,这些造型皆栩栩而生,呼之欲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间艺术风格。

己亥年无春年(己亥年说猪唐宋陶猪)(4)

己亥年无春年(己亥年说猪唐宋陶猪)(5)

唐 青釉褐彩猪 湖南省博物馆藏

青釉褐彩猪,通高4.5厘米。唐长沙窑产品,湖南省博物馆藏品。瓷猪呈椭圆形,前段有一捏塑的猪首,两个饰有刻划纹的椭圆形小瓷片表示猪耳,阴刻小圆圈为眼睛,吻部突出,饰有重圈纹。后端有一粗短尾巴,底部有四足。猪身中空,有三孔用于吹奏。该器胎色灰白,施青釉不及底,釉面满布开片,饰有褐彩。腹部浑圆,憨态可掬。

猪是十二生肖排行第十二的动物。生肖纪年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古代术数家以十二生肖与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一一对应。以生肖俑随葬的习俗在唐代以前已出现,在隋唐墓葬中较为多见,并渐成体系。出现了头顶或怀抱生肖的文官人物俑,此外还有兽首人身生肖俑。据目前田野考古资料,时代最早的生肖俑出现于山东临淄北魏崔氏墓中,生肖俑带有龛台,以写实的手法,用动物原形的形式表现。隋唐时期,十二生肖除了做成俑用于随葬,还常刻在墓碑、墓志和棺椁等处。生肖俑或为坐姿,或为站姿,首为生肖动物,人身,身穿交领或圆领袍服,昂首平视,双手拱于胸前。十二生肖俑是古代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体现。

己亥年无春年(己亥年说猪唐宋陶猪)(6)

唐 彩绘猪首生肖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新疆阿斯塔那216号墓出土一尊彩绘猪首生肖俑,高77厘米,站姿,俑身有方座。猪头在写实中又有适度夸张,脸形较瘦,鼻及吻部长,鼻孔较大。嘴鼻向外突出,獠牙上翘,双眼呈月牙状弯曲,似笑非笑。俑身着橘色右衽袍服,交领宽袖,下身穿袍裙,裙底露出鞋头。俑身比例匀称适度,雕塑手法十分细腻。

己亥年无春年(己亥年说猪唐宋陶猪)(7)

宋 青白釉十二生肖俑 罗田县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俑除了常见的陶俑之外,还有三彩俑、青瓷俑、铁俑和石俑等种类。宋青白釉十二生肖俑,一组12件,高17~21.2厘米,湖北省罗田县古庙河汪家桥M4出土,现藏于罗田县博物馆。俑作直立状。头戴“王”字高冠,身穿交领宽袖长袍,足着云头履,下置底板。分别手捧猪等十二生肖头像。均为瓷土作胎,青白釉脱落,造型生动形象。宋元之后,生肖俑逐渐消失。


《收藏家》杂志作者:刘芳芳 2019年2月刊《己亥年说猪》(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