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从字面来看,只能理解“暑”字,而“处”字就很难理解了,据古书记载,“处”为“去”的意思,发在一起即理解为“暑去”的意思,即为炎热离开的意思。

一、处暑是完伏吗?

立秋之后的处暑是什么意思(俗语处暑天还暑)(1)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还有俗语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除了中午稍微热点再也不会很热。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容易出现秋老虎天气,直到10月份以后才天气才渐变凉爽。

类似的农谚还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等等,这些农谚都表明了,在处暑节气到了后,白天依然还很热,尤其是在中午的时候更是相当闷热。

立秋之后的处暑是什么意思(俗语处暑天还暑)(2)

处暑节气后就要出暑了,所以,叫处暑完伏。如果“出伏”以后继续出现“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因此说处暑完伏是对的,出了伏天,高温暑伏就要和我们告一段落了,只是处暑之后还有一轮秋老虎在后面等着,过了这一阵才会真正的凉快起来。

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期间还是会比较炎热的,这个期间的天气也被称之为“秋老虎”。农谚“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俗语: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立秋之后的处暑是什么意思(俗语处暑天还暑)(3)

俗语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这句农谚的字面意思是说,就算是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天气还依然是以闷热为主,气温很高,热得就像是秋老虎天气一样。

其实在处暑节气到了以后,虽然马上就要进入到了气象意义的秋季了,但是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依然还是“盛夏”,只有在西北、东北部分地区进入气温逐渐下降了。

进入到了处暑节气,距离立秋过去已经有半个月了,这个时候也已经出伏了。到了晚上和早上的时候就变得凉快了,不过还是要提防有秋老虎天气出现。

立秋之后的处暑是什么意思(俗语处暑天还暑)(4)

理论上来说,天气已经凉快了。可是气候也是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并不是马上就凉下来的。在处暑节气的时候,早晚已经比较凉快了,往往只有中午的时候热一阵子。

并且如果不到室外去,室内也不会像三伏天一样闷热,很难再出现35℃的高温天气了。但是近些年随着全球的变暖,温度也是一年比一年热了。

到了处暑节气,依然还会很热,而这个期间的闷热天气也常被称之为“秋老虎”,一般在南方地区要等到九月底或者是十月初的时候,也就是秋老虎走了以后,天气也才会真正凉快。

三、处暑之后气候将如何变化

立秋之后的处暑是什么意思(俗语处暑天还暑)(5)

处暑节气到了,意味着就进入到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季,从处暑过后,暑热天气就要结束了,后面的天气也就慢慢转凉然后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期间,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这个时间段天气变化较大。

但是这个也仅仅是在北方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因为西北季风盛行,从北方蒙古等地吹向我国大陆,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凉爽,所以会变得凉快起来了。

立秋之后的处暑是什么意思(俗语处暑天还暑)(6)

在南方地区这个期间主要是受东南季风的控制,这些地区主要以晴朗、少雨的天气为主,因此气温就相当炎热。不过也是在白天热,在早上和晚上的温度又会较夏季明显降低了。

虽然,处暑以后进入9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暴雨天气会逐渐减少,但在华南、西南、华西一代,容易出现雷暴活动。而华西一带容易发生秋雨,秋雨淅淅沥沥,不是大暴雨的那种。

总之,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夏季的结束,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气温逐渐转凉,长江以北城市天气明显变冷,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