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可以常听到“八拜之交”的说法,对于这个词语,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熟悉,也感到非常陌生。

八拜之交是旧时汉族社会的交际习俗,最初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之后逐渐演变成了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八拜之礼,结拜时拜八次,依次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意为不论何地我们都生死与共。

那么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呢?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1)

知音之交——俞伯牙和钟子期

《列子·汤问》: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

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苏轼自比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

知音难觅,知己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2)

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耿耿于怀,处处为难,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

此后每次相遇,蔺相如都远远回避。

蔺相如的门客对他退让很不解,都要离开,蔺相如劝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兵就是因为我和廉颇,如果我们二人相斗,定不能共存。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说后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和蔺相如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3)

胶膝之交——陈重和雷义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

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汉书·独行列传》。

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

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4)

鸡黍之交——元伯和巨卿

《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泛。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

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

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

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脩坟树,然后乃去。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学习。

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

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

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

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

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

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

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

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

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

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

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

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

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

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

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

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

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

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5)

舍命之交——角哀和伯桃

冯梦龙《三言二拍———喻世明言》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春秋时,楚天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

有贤士左伯桃,辞别乡邻,携书投奔楚国。

时值隆冬,风雨交作。

伯桃艰难前行的路上,在一个乡村的茅草屋,初遇贤士羊角哀。

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为昆仲,三日后结伴前往。

不料,楚国迢迢。

途中,饥寒交加,伯桃为保角哀一人能顺利到达楚国,脱衣尽与角哀,冻死与桑树之下。

角哀半饥半饱,含泪奔往楚国。

角哀得见楚王后,深得楚王赏识。

楚王拜角哀为上大夫。

角哀哭谢,楚王问其故,角哀哭诉伯桃之事,并请求寻伯桃兄厚葬。

楚王允之,感伯桃忠义,赐伯桃为上大夫。

于枯桑之下,角哀寻到伯桃。

伯桃虽死,却颜如生前一般。角哀于是厚葬伯桃。

是夜,角哀梦伯桃来访,哭诉被荆苛欺凌一事。

角哀醒,访附近村民,果有荆苛墓。

遂信梦中一事,全力协助伯桃。

然,荆苛阴魂受村民朝拜已久,又善战,伯桃与角哀在阴阳两界虽各使全力,终不能战胜荆苛。

伯桃在梦中告知角哀,因他身在阳间,所以终不能彻底解决阴司之事,请角哀为之迁墓。

角哀感伯桃曾舍命救己,上书楚王书信一封,又嘱属下把自己葬于伯桃墓边,遂拔剑自刎。

众人无不落泪。

是夜,嘶杀阵阵。天亮,村民发现,荆苛白骨散于墓旁。

楚王感角哀为朋友取义,加封角哀为上大夫。又差官前往建庙,,赐庙额为“忠义之祠”。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6)

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7)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

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8)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北齐书·邢邵传》:“吏部尚书陇西李神俊大相钦重,引为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是指两人交往,忘记年纪的差距而成为好朋友。

祢衡和孔融结交为好友时时候,祢衡未满二十岁,孔融已五十岁了。

正是因为孔融看重祢衡的人才,所以愿意为忘年之交。

后来“忘年之交”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指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

八拜之交有哪些(什么是八拜之交)(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