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王庄历史(今昔大王古庄李克山)(1)

去年夏天,我带着写武清“设施农业发展”的任务,驱车前往武清西北边缘大王古庄镇采访。小车顺着光滑笔直的乡间公路奔驰,映入眼帘的是环抱村庄的绿阴,片片相连的果园,碧海一样的滚滚麦浪……公路两侧的林木越来越密集,越来越葱郁,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工业的污染;有的是蓝天白云、鲜花绿水、清风暖阳、小鸟歌唱……面对蓬勃的充满生态文明的大地,抚今追昔,另一幅苍凉的图景不时在脑屏隐现。

那是1977年,也是一个夏天,我和县革委写作组的刘俊生同志骑车到大王古庄采访。那时别说公路,就连一条平坦的土路也没有,而地里的小麦,也和这路一样——因缺苗断垄而疙疙瘩瘩的“无风起浪”。林木更是稀疏,果树种植几乎为零,生态环境根本没人去想,土路两旁只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老小树”(树龄虽长,树却没有长大)。我俩还算幸运,没赶上大风天,因为那里是盐碱沙化土质,有一点儿风,就会黄沙扑面,把人变成“土猴”。……

而今4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地还是原来的地,天还是原来的天,然而却换了人间!

小车驶入镇内,馥郁的花香把我们引向了占地1540亩的“京滨玫瑰庄园”,丛丛花枝缀满色泽艳丽的花朵,人徜徉在姹紫嫣红的花海之中,心头充满幸福与惬意,游人在花前观赏赞美、沐浴花香、拍照留影、流连忘返。若说此园是小镇的精品亮点,那么名企荟萃、智能现代则构成小镇的另一番美景:地处小镇腹地的“京滨工业园”,鳞次栉比的现代工业建筑群令人目不暇接,千余家高科技零污染的项目,仿佛群星闪耀,展现在这方充满生机的沃土上。让人不禁赞叹:昔日的“穷三角”而今变成了“金三角”!

据该镇党委张书记讲,该镇虽属农业之乡,但因土质贫瘠沙化在粮食生产上一直没有多大起色,10几年前,随着全区跨越式发展的步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镇党委、镇政府进行了经济转型,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除了继续扩大水果基地,加强特色蔬菜种植,还因地制树尽快发展苗木产业,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以防风固沙,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建成,为实现京津走廊成为美丽的“宜居城市”做贡献!……

听着张书记充满信心与豪情的话语,我又想起了几十年前的那次采访。1977年我和刘俊生同志来,是在镇北一条水渠旁找到的公社书记董怀忠,董书记当时三十七八岁的样子,高个儿,短发,圆方脸。他见到我俩,把手里的铁锨戳在水渠上,笑着过来和我们握手。我们被董书记深入生产第一线,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精神感动着,而董书记这种率先垂范的精神一直保持着,人们都亲切地称他“老董”。1978年初,我陪刘俊生同志和天津日报记者张宏军又来大王古庄,通过深入采访,写了一篇题为《老董来到大王古庄》的报告文学,以整版篇幅发表在《天津日报》上,文中有3幅摄影插图,董书记和社员在冰天雪地里整平土地的镜头,至今仍在我心里栩栩如生!

然而,就是这样战天斗地地实干苦干,粮食产量还是没有超过四五百斤,更没有“跨黄河”“过长江”;社员的日值还是很低,细粮还是金子般珍贵,不少农户大年夜只能吃上一顿“热汤儿饺子”,平时只有感冒发汗才舍得喝顿热面汤……为何会是这样?就是当时干群只在“以粮为纲”这一条轨道上踽踽独行。好在我党历来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光荣传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之后,通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几经挫折探索,几经拼搏奋进,党和人民的思想越来越成熟,思路越来越开阔,步伐越来越强健,成果越来越辉煌。就拿大王古庄来说,和武清的广大乡镇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荒沙窝早已没了踪影,全镇苗木面积已经增长到8000余亩,成了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林木覆盖率早已超过28%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态环境。不仅扩大了水果种植面积、建成了京滨玫瑰庄园、京滨工业园,还有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镇出了个“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杜茂珍!杜茂珍在发展花木种植、带领姐妹们致富上起到了表率作用。要问农民的日子,吃顿水饺算什么,住楼房、买汽车、下饭店、穿名牌、坐飞机也不足为奇。

两次采访,如同来到两个不同的天地;两次采访,有着两种不同的体会和感受。目前,该镇和全区人民一样,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正以满腔热情和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为早日建成“京津卫星城,美丽新武清”而努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小康而努力。人们坚信,迎接我们的一定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声明:以上作品为原创,转载需征得作者同意

李克山 原区教研室任语文教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