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只能在家办公虽然依旧有不少事情要做,但是,还是有了不少闲散时间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对明史的研读和思考之前也曾写过一些关于明史的文章,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关于明朝的知识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明朝的知识点(对明朝的解读)

关于明朝的知识点

因为疫情,只能在家办公。虽然依旧有不少事情要做,但是,还是有了不少闲散时间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对明史的研读和思考。之前也曾写过一些关于明史的文章。

读历史并不只是对历史的了解,更需要对历史事件和各种变化的研读。所以,有观点说“读历史而不研究历史,和看故事书没有区别”。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建立更正确的历史观。

在一些涉及管理、经营、团队、文化,甚至涉及到利益、斗争等内容的学习中,有一些很厉害的老师都会建议大家先仔细研读历史。“历史研究不是提升管理技术,而是提升管理思维”。

研究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和现实问题的结合。总会发现,很多现实的问题都曾在历史中出现过,有一些甚至是多次重复。研读历史,就是在为现在的思考提供一些参考。

历史不是“再现”,因为很多导致事物变化的因素存在巨大差异,但是,引导历史变迁的主线却是清晰的。这才是研究历史需要得到的东西,也就是很多说的“历史观”。

因此,比较基础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变化”上,比较好一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因素”上,再好一点的观点会关注“矛盾”,厉害一点的观点会考虑“趋势”,非常厉害的观点会阐述“根源”,顶级的观点会看到“不变”。

不是说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研究,不要贪心。因为,达到不同水平的层次是需要现实很多条件来保证的。或者说,自己是一个“小市民”,不可能真正能理解“帝王心术”的。

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阅读有较高水平的历史解读书籍。或者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但是,却可以给我们展示出更多的历史精髓,对于我们思考历史,看待现实都会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读明史。其实,很多历史都很不错。但是,值得大家研究的史书,公认的两本《春秋》《明史》。因为《春秋》是内涵最丰富的资料,而明朝是变化最充分的时期。

今天要记录的是自己对于明史中一些很值得思考的事件和一些状态的思考。重点想谈的是三个小题目:建文皇帝的失败,极品组合的状态,明君的灭亡。分别涉及到三个很有特色的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嘉靖皇帝朱厚熜,崇祯皇帝朱由检。

十一

所有阐述的观点都是个人的肤浅认识,对自己来说是个记录而已,对于阅读者来说算是一个消遣而已。觉得认可就点个赞,觉得有兴趣就交流。

十二

建文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他的爸爸是朱标。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的儿子。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朱标本来是太子。这是必然的,嫡长兼顾。关键是,在朱元璋的概念中,朱标,还有其他几个在建国前出生的儿子,才是自己最可靠的儿子,因为这些几乎都和他一起打过仗,吃过苦。朱标更是在朝野和兄弟们中具备威信。可以说,这个太子的位置是非常牢固的,根本不存在“夺嫡”的戏码。

可惜的是,朱标早逝。这本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情况。因为,按照明朝的法度,也可以说是历史上的法度。太子空缺,应该是他的兄弟们取代。注意,是太子空缺,不是皇帝空缺。如果是皇帝空缺,则优选他的儿子,如果没有儿子才会选皇帝的兄弟。但是……但是,一定不是优选太子的儿子。

偏偏,朱元璋太爱自己的儿子了,当然,也确实很喜欢自己的孙子。但是,他居然不考虑法度了,没有选自己其他儿子做太子,而是选了自己的孙子做太子。注意,这个时候是有点乱了。无论他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都为后来埋下了很多伏笔。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朱允炆本来不应该当皇帝,但是,他爷爷偏偏让他当皇帝。

这个时候,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情况是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开始打开杀戒,根据历史记录,这期间他杀死的各级官员数以万计,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即使到现在,这样的情况都是吓死人的,何况当时,明朝的官员总量都不大。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中一定有稳定统治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为孙子铺路。而为孙子铺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他很清楚,自己的孙子“还不胜任”。在他看来,只要把那些“只服自己的人”都杀掉,将来就没有人能威胁到孙子了。这说明,他也很清楚,一定会有人不服自己孙子的。

朱元璋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虽然他有很高的智慧,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确实缺少了足够多的经验参考,因为他是开国皇帝。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的朝代中,即使出现了类似的局面,先帝也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是没有意义的。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政治手段来解决。

于是,从局面上看,朱元璋的布局是花费心思的,但是,由于这个格局稍微低了点,没有给建文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建立自己的权利中心。于是,我们认为建文是一个“阿斗”并不为过。

因此,当建文当了皇帝以后,他的身边就只剩下一些文臣,关键是一些并不强大的文臣。至少没有真正很懂国家治理的文臣,因为有这样能力的人都被消灭了。在加上建文自己的治国水平和能力都很肤浅,就造成了一种很奇怪的局面:皇帝自己没有想法,完全依靠臣子的建议来治理这个国家。

这一点很要命。我们不是说这些臣子是不忠诚的,但是,臣子的思路和帝王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如果完全按照臣子的观点来治理国家,从表面是正确的,但是,却很难符合帝国发展的需要。因为,终归这个国家是皇帝的,不是臣子的。这其中的差异是天壤之别。一个没有想法,没有自我意识的皇帝,不会带来帝国的强大,只能带来帝国的衰败。

注意,这不是民主,而是没有主心骨的空壳。

最终的结果一点没有浪费这样的局面。在这些臣子的建议中,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就开始推行一些“看似正确的改革”。于是,这种局面很快就开始触及帝国的基础,并最终促成朱棣靖难,并带来原有帝国的毁灭。

很多人认为朱棣是军事上的胜利,其实,是帝王之间的差异,是帝王的臣子之间的差异。一个具备军事和政治思想的领袖和一群善于治理国家的臣子,再加上一个适合的机会,一定会战胜没有统治能力和智慧的皇帝带着一群没有治理能力的臣子所组成的团队。

十三

整个明朝历史中,比较“奇葩”的时期有几个,其中最值得讲一讲的大约就是嘉靖皇帝这个阶段,甚至连电影电视都会选择这个历史阶段作为背景。

我们要知道嘉靖皇帝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可巧的是,他的前任居然是一个“玩了一生”的皇帝,而且因为玩居然没有儿子,于是作为前任的堂弟,他被选择了。这真实最大的偶然性了。

然后呢?一开始,这个皇帝也表现出了一些比较有智商的事情,把一些老臣和朝政完全搞到自己手里,甚至让大家觉得这个皇帝还是挺厉害的。可惜的是,很快,大家就会发现这个皇帝的智商也是普通级,因为他很快就犯了很多普通皇帝的通病,就是觉得自己很聪明。

于是,他不仅造就了历史上不上朝时间最长的纪录,还造就了历史上几乎是最出名的奸臣,严嵩。

很多书籍和影视剧都试图把严嵩塑造成一个“老谋深算”的形象。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这样的艺术塑造真的很牵强。作为一个奸臣,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工作,但是,前提必须要看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不同的皇帝就会塑造不同的奸臣。

严嵩这个奸臣的特点和我们知道的其他奸臣是有区别的。至少,在老谋深算这个方面真的不算是高手。因为面对嘉靖这样的皇帝,他的手段简单到离谱,他只是坚持了一个基本手段就足够了:极端不要脸。

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历史中,几乎没有什么精彩的官场斗或者是政治斗争,因为严嵩根本不需要这么复杂,他的策略就是极端不要脸,连处理竞争对手都不需要考虑什么影响啊、口碑啊,都不需要,直接就杀,直接就贬。反正他一定能搞定皇帝。而且皇帝还以为是自己多么聪明的控制严嵩。其实,严嵩早就摸透皇帝的心思。

这是一个极品的组合。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领导,加上一个摸透领导,而且极端不要脸的下属。于是,在这样的奇葩组合中,那些优秀的官员,特别是一些“极端要脸”的大臣,例如夏言这样的人物都最会不得善终。

值得庆幸的是,最终另外一个人物,就是徐阶,恰恰坚持了一个原则“要想对付奸臣,自己要比奸臣还要奸”。于是,通过更不要脸的方式,终于把严嵩搬倒,而徐阶的方式,才是真正有智商的体现。

或者,很多人说。这太主观了,其实奸臣和皇帝都是很厉害的。还是有很多权谋之术的。

我的理由是有的。后来,徐阶当把严嵩灭掉以后,开始把朝政带向正常状态以后,皇帝根本没有办法和徐阶较量,直到死都没有办法再耍小聪明了。

这段历史很精彩,很值得编写成影视剧。但是,很多人对其中的角色都过度深化了。是的,有一些奸臣真的体现出了很高的智商和权谋之术,像和珅,秦桧之类。因为他们的皇帝并不傻,也不会几十年不上朝。对于严嵩来说,如果说从奸臣的行为,一定是可以排名靠前的,但是,如果说作为奸臣的智商和情商,甚至政治手段,大约出了不要脸这一项以外,其他都很难拿得出手了。

十四

最后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另外一个皇帝,崇祯皇帝。

作为一个亡国的皇帝,有不少文章和资料都把他描述成一个昏君,这肯定是不客观的。但凡做过一些历史研究的都知道,崇祯至少是一个比较勤勉,比较努力的皇帝,即使到了最后,当国家灭亡,他还比较“勇敢和担当”的自杀。

崇祯皇帝和嘉靖是一样的情况,本来也不是他当皇帝,也是因为他的堂哥没有儿子,才轮到他当皇帝。

作为皇帝,当他上任后,做过最得人心的就是诛灭了一个奸臣,就是魏忠贤。也就是被封为九千岁的大太监啊。

可是,很显然,作为皇帝,他还是低估了一个这样的大奸臣对国家的影响有多大。虽然他诛灭了这个奸臣,但是,经过这个九千岁的努力,他把民心、大臣的心都已经消耗殆尽,从上到下已经丧失了继续为这个国家奋斗的热情。

因此,虽然崇祯皇帝迅速着手做调整,做改革,但是,已经没有什么正常的系统可以运作了,大家也没有热情去做了。可以说,明朝的灭亡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了。

所以,作为皇帝他的努力并不解决国家基础腐朽的现实,经过前任皇帝和著名奸臣的努力,把国家的各种生存的条件都摧毁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个人可以挽救了。即使有一些能臣也无法挽救倒悬了。

因此,历史上都会明确一个态度,明朝并不是清朝灭亡的,而是明朝自己灭亡的。所以,清朝的时候,从来没有对明朝的皇陵进行摧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我们只能说崇祯皇帝生不逢时而已。

因此,崇祯都会自己说:明明都不是我的错,怎么大家都怪罪自己呢?

十五

因为写了很多,手累了,就不继续展开了,非常建议大家可以了解明朝的历史。这是中国封建统治的顶峰。到了清朝,封建统治就已经正式走向灭亡了。

很多人会说清朝怎么样,怎么好。这是一种误解。应该说,整个清朝都是在消耗明朝的底子。清朝自身并没有为国家发展带来什么实质的进步。甚至是把封建的所有弊端推到了极致。

大家要知道,清朝的落后和倒退有多么严重。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军队使用的大炮居然是明朝时候的大炮,而且,即使是几百年前的大炮都已经不比英国的大炮落后。可想而知!

不多说了,或者有不认可的,但是,仅仅是一个记录,也可以是大家在疫情期间的小小消遣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