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之内,肚子大得像怀孕七八个月的孕妇,大量腹水、大面积血栓、脾梗死……一名深圳女性面临生死考验,深圳大学总医院专家用创新术式冒险搭救,终于挽回患者生命。
社区活跃分子“秒变”重病号
2021年1月中旬,辛丑牛年春节日渐临近。58岁的隋女士连日咳嗽,前往深圳一家大型三甲医院检查,被收入了呼吸科。但在住院期间,她的肚子迅猛变大,一周内鼓胀得像怀孕七八个月的孕妇。
“感觉肚子都要炸了,肚皮被撑得好像用手指一戳就能捅出水来!”隋女士说,自己7年前就被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平时服用利尿药控制腹水,效果挺好,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平日里她还是社区老人太极队的活跃分子。但这一次,大量腹水使她整个人都感觉很费劲,不仅行动不便,甚至连喘气都困难。期间,她发烧至39℃,腹部疼痛反复发作。
医生为隋女士进行了全腹部CT检查,发现她脾动脉、腹腔内有广泛血栓形成,门静脉左支闭塞,腹盆腔有大量积液,伴有脾梗死。并发急性大量的门静脉血栓形成,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极易导致肠坏死而危及生命。有人建议隋女士转院到广州治疗,但是隋女士当时状态极差,折腾到广州对她来说也是个考验。后来,外院主治医生建议隋女士转院至深大总医院,请全国消化病介入治疗知名专家、深大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徐龙手术。
有股血流“不走寻常路”,这个“水利工程”不好做
肝硬化患者腹水大多是由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是国内外指南优先推荐的治疗手段。这个手术就是人体内的“水利工程”,医生通常利用介入手段,在患者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通道,以微创的方式从结构上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减少腹水的产生。在这个领域,徐龙是全国知名专家。
然而,隋女士的情况有些特殊,合并脾梗死,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分支等均被血栓堵塞,无法开展常规TIPS分流术。消化内科集体讨论病情后,一致认为能够挽救隋女士生命的唯一措施,可能只有肝外门体分流术(TEPS)。这种术式由徐龙教授首创,并已经成功挽救数位濒危患者,手术的难度在于支架跨度更大。
经过详尽的术前准备,2月4日徐龙主任为隋女士首先开展造影检查。但是,在检查时就遇到了“拦路虎”——术中发现隋女士同时合并有脾动静脉瘘。正常情况下,脾动脉的血流经过脾脏,再由脾静脉流出,但隋女士脾动脉和脾静脉之间部分直接连通,血液直接从脾动脉流入脾静脉。这股“不走寻常路”的血流量大,且由于隋女士脾静脉压力过大,有瘤样扩张,血管壁较薄弱,容易有大出血风险。如果不封堵脾动静脉瘘管,那么脾动脉的血流仍会源源不断地流入脾静脉,即使成功分流了门静脉的血流,门静脉增高的压力仍然不会降低。无效的体循环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患者心脏衰竭。
徐龙决定先行脾动静脉瘘封堵术。在医患互相高度信任的基础上,徐龙主任于2月19日为隋女士开展脾动静脉瘘部分封堵减压术,成功地将弹簧圈送入瘘口处。超声科主任孙立涛复查彩超,提示脾动静脉瘘处的血流较前明显下降。
跨过大面积血栓,建立高跨度“分流通道”成功地封堵了脾动静脉瘘,接下来要解决的是隋女士的门静脉高压。
由于隋女士不适用常规TIPS术,徐龙考虑尝试经肝外门体分流术,此项操作国内甚至国外都罕有,虽然深大总医院消化内科
曾有几例成功的病例,但由于隋女士血栓形成范围更广,若要将门静脉、体循环系统相连接,则支架的跨度会更长。
“徐主任,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愿意尝试。请您救救我妈妈!”在手术风险面前,隋女士的家属,尤其是儿子,表现出极大的果敢和对徐龙主任的高度信任。
徐龙决定为了患者冒一次险。3月1日,徐龙成功地将支架置于经肝下段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之间,连接了两条大血管,隋女士门静脉压力得以降低。术后,隋女士康复顺利,她的腹围从3月1日的93厘米缩小至3月16日的84厘米,目前已经出院。
谈起治疗过程,隋女士及爱人对深大总医院竖起大拇指。他们说,作为老深圳人,从治大病不用跑广州的亲身经历,体会到了深圳医疗的进步。
3月18日是第21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徐龙提醒市民,保护肝脏,要做到清淡饮食、减少饮酒、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和适当运动。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罗丹
通讯员:王卓芬 王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