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雨后,酷暑收了尾,朝夕的微凉让人惊觉盛夏已经悄悄溜走,中秋节近了。

荷花荷叶插在花瓶里(把十五的月亮插进花瓶里)(1)

荷花荷叶插在花瓶里(把十五的月亮插进花瓶里)(2)

中秋,这是一个让所有国人心头一暖的词语,我们忍不住抬头看那一轮明月,忍不住想起在跟前或远方的家人。自古时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瑰宝,有名诗、名画、名胜,还有富情趣和哲理的插花文化。

《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描述了男女青年之间赠花以表达爱慕之情;屈原在《离骚》中写过“纫秋兰以为佩”,反应出佩花这一现象,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插花艺术已经进入到文化领域。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花植罗列于寝榻、几案之上;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描绘了鲜花插在陶盆内的景象,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插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前供花广为流行,“借花献佛”的说法由此而来。

荷花荷叶插在花瓶里(把十五的月亮插进花瓶里)(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繁荣的时期,君王提倡“文人尚雅,仕女爱花”,并把二月十五定为“花朝”,视作“百花诞”。到了宋朝,插花艺术进入极盛时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被视作“四艺”。明代出现了《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等文献,元清时期插花艺术日趋成熟,人们善用谐音创作具有美好寓意的作品,例如用“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等组成“前程万里”,用“百合”、“莲花”等组成“百年好合”。

荷花荷叶插在花瓶里(把十五的月亮插进花瓶里)(4)

中国传统插花非常注重意境之美,对插花人的文化修养要求非常高,因此,插花艺术颇得达官贵族和文人雅士的青睐。中国传统书画的结构是插花艺术创作的根源,中国插花常采用不对称的造型,作品注重线性材料的表现力,往往使用较少的花量,借用枝条来体现线性美,表达对自然的崇尚之情。

荷花荷叶插在花瓶里(把十五的月亮插进花瓶里)(5)

花材的高低、混合、虚实、坚固、密集,都能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中秋节有“夕月”的习俗,也就是祭祀月亮。古人爱用芦苇、芒草、枯枝、残荷等花材来表现秋日,菊花和桂花自然是少不了的主角,除此之外,丰硕的果实也是必不可少的选项。菊花本就是“四君子”之一,桂与“贵”谐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和追求。

荷花荷叶插在花瓶里(把十五的月亮插进花瓶里)(6)

在现代,人们继承了传统插花文化中对中秋的情怀,以橘色系为主色调,在花材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菊花和桂花,还加入了时尚的针垫等红色系的花材,象征着“爱”的康乃馨也是热门选项之一,六月雪、月季、月见草等带有“月”字的花材寄寓了人们对月亮的情怀。此外,石榴、梨、核桃、栗子等果实是必不可少的选项,一些花篮和花盒还会直接放入月饼的元素,将商业花礼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起来。

荷花荷叶插在花瓶里(把十五的月亮插进花瓶里)(7)

中秋佳节,月圆当要花好,或许我们可以像古人一样,将插花当做一项仪式,来感受蕴含在其中几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

文字:顾星

图片提供:易花道

摄影:万宏 / 李光伟

排版:刘艺浇

校对:亦树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中花社

更多花卉行业资讯请关注中花社

,